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橡胶密封

郑州继电器维修职场巾帼榜样丨徐婷婷我希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2]人次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付雨涵/文 记者 沈翔/图、视频 朱琳 剪辑

这是一支巾帼技术团队,她们深藏在幕后,每天拿着扳手、钳子跟检修打交道,尽管我们与她们素昧平生,但每一趟安全行驶的郑州地铁,都离不开她们的辛苦付出。她们就是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通号中心继电器维修木兰工班。

作为木兰班组的工班长,33岁的“三八红旗手”徐婷婷见证了郑州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继电器维护专业生产班组从零起步、填补空白的全过程,3年时间里,她带领团队完成既有线路隐患继电器整改,并完成6条线路的一万八千余台工程继电器的质量把关工作,确保无一台隐患器材上道,确保列车安全可靠运行。

耐心细致 不惧挑战

继电器是干什么用的?徐婷婷有一个很形象的描述:信号设备好比是列车运行的“大脑”,这些继电器就是信号设备的“中枢神经”,确保信号系统安全有序地工作。

行业要求信号关键继电器的动作达到6万次就需要下道轮修,在郑州地铁用于道岔继电器,一年动作次数多达13万次,这意味着不到半年就要下道。一台小小的继电器价值不菲,下道的继电器并不意味着废弃,绝大多数通过检修是可以达到检修合格,重新使用的,于是,2017年6月,继电器检测班组应运而生,现有班组成员11人,全都是女员工,被称为“木兰工班”。

“像这种调整工作是个特别细致的活儿,包括每个触点之间的压力都是以毫牛为计算的,而且全部要经过手调,我这一钳子下去,我得约莫出来达到几毫米,特别细致,经常往这一趴,几小时起不来,女性的特性非常适合做这项工作。”3月3日下午,徐婷婷正趴在检测台上检修继电器,看似一个简单的瞬间,调试状态下十分考验技术人员的耐心和细心。“如果粗心了,没达标,可能会影响到列车的运营。”

继电器小而精致,零部件多,维修保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工作之外,徐婷婷带领姑娘们设计制作了许多实用小工具,有效提高了继电器的清洁、检测、组装等工作效率。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徐婷婷带领班组累计完成既有线路器材检测9846台,整改隐患继电器2145台,并完成了3号线、4号线、14号线等6条线路的工程继电器的质量把关工作。

深感自豪 不畏枯燥

信号操作岗位,男性居多,徐婷婷常说,她是误打误撞入行的。

2009年,徐婷婷毕业于郑州铁职院电子信息技术信号方向专业,随着郑州地铁的发展,2013年她从外省离职正式入职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实现了“回家”发展的愿望。

从事一个新的工作岗位,特别是从零开始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徐婷婷为什么愿意尝试?“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徐婷婷表示,一台继电器的价格少者两千,如果没有维修的能力只能换新的,特别浪费,“我们常开玩笑说,今天又‘挣’了多少钱,因为每修好一台就给公司节省一台的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深感自豪。”徐婷婷说,也正是在这种节约、节流的动力下,让她觉得工作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动力。

至今,徐婷婷仍记得筹备班组时的那股子冲儿劲。“一片空白,都不懂。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外出学习,钻研技能,大到设备安装调试,小到工具的研发制作,技术手册的编写,真的倾注了很多心血。”徐婷婷说着,从书柜里拿出两本1976年印发的书籍,陈旧破烂,“这是我们的宝,大海捞针从网上买到的技术资料,为我们班组正常开展生产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经过半年的钻研和学习,2018年初班组正式具备检修和生产的能力,而她们,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铁列车医生”和郑州地铁“中枢神经的修复师”。

“希望成为巾帼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徐婷婷带领的这支巾帼技术团队,开创了郑州轨道交通行业信号继电器循环使用新模式,解决了“以新维保”成本高、浪费资源的难题,出色的技能和良好的工作风范赢得广泛赞誉。

说起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徐婷婷坦言,她对各个领域的工匠大师们非常崇拜,大师们的沉稳和专注,热忱和努力,是班组全体成员需要对标学习的榜样,“我希望自己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用行动践行巾帼工匠精神。”

徐婷婷透露,随着郑州地铁的蓬勃发展,未来在建设标准化检修基地、建立自己标准化检修体系方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把团队培养成一支高技能团队,为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收藏与投资官网

数字技术与应用官网

河北画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