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福州苎麻

育儿参与度预测育儿压力青年白领的育儿压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2]人次

文/优质的宝妈妈

子女养育问题是青年人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重视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培养,对子女的生活幸福期望高于事业期望。育儿压力并非来自于实际承担的照料责任,而是源于自身生存压力的投射,以及对子女成为“快乐精英”的教养期望。

出现的问题以及背景子女养育问题是青年人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这一压力一方面是由青年人所处人生阶段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正如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中国已进入生育成本约束驱动的低生育率阶段。既有研究显示,虽然经济成本是影响生育意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在制约生育意愿方面,非经济成本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高学历者而言,因为个人自由和发展的机会成本高,强调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更少赞同生育二胎。

另外,高教育阶层对子女养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追求,提高了这一群体的养育成本和压力。根据生育经济理论,家庭对孩子质量需求的增加要大于对孩子数量需求的增加,因此,收入和孩子数量之间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对中产阶层的教养态度研究表明,与工人阶层父母相比,中产阶层父母因为清楚了解到自己得以取得白领阶层的身份地位是依赖高级教育文凭,所以更加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成就;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倾向于民主与权威并重,更多采取与子女进行对话和投入更多时间精力陪伴的协作培养模式。在国内,中产阶层的子女养育态度和压力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虽然,目前基于全国性的调查数据的研究并未发现子女教养理念存在阶层分化,在专科教育程度以上的人群中家庭养育目标也无差异。但这些研究的数据因为都不是家庭养育的专门调查,研究指标很有限,未能涉及细致的、敏感度高的指标,来反映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子女教育态度、养育期望和压力等。

青年白领子女养育压力的基本状况1. 四成以上青年人感到育儿压力较大

对于“生养孩子对我来说压力很大”的观点,总体上有30.6%的被访表示“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12.0%的被访表示“很符合”自己的状况,两者合计42.6%的被访属于高压力人群;32.8%的被访表示不符合自己的状况,属于低压力人群,还有24.5%的被访表示“不大确定”。虽然,被访总体上自述近一个月“经常”和“总是”出现亚健康状况的比例都未达到20%,但如表1所示,生养孩子压力大的被访自述的各种亚健康症状显著高于低压组,各种亚健康症状“经常”和“总是”发生的比例分别高出低压组12.0%到21.6%不等。

2. 育儿压力大的群体更强调生养孩子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绝大部分被访首肯生养孩子的正向意义,如57.3%的被访明确表示“有了孩子以后,我和丈夫/妻子的关系更好了”,82.6%的被访明确表示“有了孩子以后,我觉着生活变得更充实了”,88.8%的被访明确表示“孩子让我对生命和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了”;84.9%的被访表示“我从来没有后悔生育孩子”;77.1%的被访认同“生儿育女,人生才完整”的观点。但高压组和低压组在回答生养孩子的正效应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即说明对生养子女的正向效应的首肯并不能降低生养压力。

青年白领的子女教养期望1. 传统的他人导向性的品德素养不受推崇

调查数据结果表明,中国传统的他人导向的品德素养,如“孝顺父母”、“知恩图报”不再被认为是培养子女的首要品德。仅不到百分之六的父母认为“孝顺父母”,百分之三点五的认为“知恩图报”是培养子女的首要品德,也说明白领阶层的父母对子女养老和回馈预期很低。相比而言,他们更看重自我导向的品德塑造,不到百分之六十的被访认同“善良正直”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品德,百分之二十的被访认为“坚强勇敢”是最重要的品德,这也反映白领父母对子女将来“打拼社会”和自我实现的预期。

2. 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是教养方向的首选

当前上海青年白领父母最希望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母亲的期望更高一些;第二大期望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是母亲对此的期望更高;第三个重要期望是让孩子感到快乐,父亲对此的希望显著高于母亲。其他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评价都显著很低,从高到低分别是“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努力提高孩子的智能和体能”、“让孩子发挥潜能”。

与此相适应,在孩子能力方面,百分之五十的父母认为培养沟通能力最重要,百分之二十三的父母认为培养应变能力最重要,百分之十七的父母认为抗压能力最重要,而百分之十三的父母认为创造能力最重要。结合前面所分析,在城市奋斗经验让年轻父母非常重视子女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自我投射角度来看,无论是直接的对“适应能力”的首肯,还是对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的重视,其实都表明了青年父母自己的社会适应困境和压力。

3. 对子女名利期望影响育儿的压力感

育儿压力高的被访对子女的名利期望显著高于压力低的父母,对子女的事业成就期望也略高。但两个组的父母对子女的生活幸福期望没有统计差异性,甚至在“懂得享受生活”方面高压组还略高。这个有趣的结果说明,育儿压力在一定意义上来自父母对子女“事业生活双丰收”的焦虑,特别是对子女“出人头地”、“卓越人生”的追求。性别差异分析还表明,父亲比母亲更希望子女出名,结合前面父亲比母亲表达的育儿压力更大的结果,也说明了对子女的名利期望是育儿压力产生的原因。

小编有话讲:在子女养育期望方面,符合子女教养的“社会阶级价值理论”,即社会中间阶层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培养子女的自主性而非遵从一致性。他们重视子女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培养,也对子女将来能快乐生活充满期望。虽然育儿的照顾压力多数由祖辈承担,但这种实际的照料负担的转移并未减少青年父母的压力。特别是男性表达的各种压力都远远大于女性,这与母亲更多参与亲职和照料形成反差。事实上,青年白领们的育儿压力和焦虑感更多的是一种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投射。

(本文由优质的宝妈妈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观看)

海外医疗服务中介哪家靠谱

国外医疗中介排行榜

MD安德森医院预估费用

全国癫痫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