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新鲜新闻

潮阳租房卧室装修简约现代率先推出3342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0]人次

20世纪80年代初,汕头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用“三三四”“二二六”“二八”的方式解决城市居民居住困难问题,率先在全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住房商品化新模式。从1984年开始至1992年,汕头市共建成补贴出售住宅32200套,总建筑面积228.7万平方米,解决了11万多人的住房问题。汕头“首创性”的住房改革政策,让许多市民家庭告别了蜗居陋室。如今,我市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全方位、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圆了更多人的安居梦。

亲历者说:飞厦片区2054套住房初试告捷

当时任汕头市城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员的欧宝强正是这个汕头“首创”的见证人之一。据他回忆,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提出“进行出售住宅的试点工作,鼓励个人买房”的计划后,“总公司领导奉命组织调研,带领工作组下街道、进工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结合汕头实际并参考外地住房建设的经验,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补贴出售住房的方案。”到了1984年2月,作为民房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汕头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在原汕头旧机场开始建设第一片解困住宅飞厦住宅区。“这一期项目由地方财政拨款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3年时间新建补贴出售住宅27万平方米共6000套,全部按“三三四”的补贴比例试行出售。至1984年12月底,建成补贴出售住宅2批62幢共2054套,平均每套房建筑面积45.22平方米,全部售购一空,2000多个家庭喜迁新居,‘三三四’补贴出售住宅办法初试告捷。”

“三三四”补贴出售住宅飞厦住宅区

事件回放:三大片区解决11万多人住房

1983年12月7日,汕头市委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改革住房分配制度和加快民房建设问题,决定从1984年开始,在市区试行统建民房“三三四”补贴出售办法,即按土建造价,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各补贴30%,个人出资40%的方式开展。后经当时省建委批准,汕头成为住宅补贴出售试点城市。

从1984年12月底的“初试告捷”到1986年年底,飞厦住宅区共建成“三三四”补贴出售住宅楼197幢共7000套。汕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也因此增加到4.5平方米。1986年10月,汕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工业路北面和东南面(东厦片区)继续兴建补贴出售住宅,同时将补贴比例由“三三四”改为“二二六”,即政府和企业单位各补贴20%,个人支付60%,工作单位补贴不起的职工和无单位居民则由个人支付80%。到了1992年,东厦片区共建成补贴出售住宅14361套,解决了5万多居民的住房问题。同年启动了第三住宅区——广厦新城的建设,先后投资7.8亿元,建成9606套住宅,配套有各类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型住宅区。“飞厦”“东厦”“广厦”三大补贴出售住宅区的住户以无房户、城市建设拆迁安置户、危房腾退户、特别拥挤户和大龄青年结婚无房户5种人为主,解决了当时汕头市11万多人的住房问题。

今日成就:住房保障范围更广方式更多样

补贴出售住宅政策为新时期住房保障工作探索了途径。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低收入家庭、经济困难户的住房保障工作,工作步骤更加体系化、科学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建设了3批廉租公房1200套;2001年至2006年,通过新建、改建、以房抵债、改造现有房源、收购旧城改造项目筹房等途径,筹措了6批公租房房源3560套,解决了特困户、危房户、侨房撤管户等住房困难家庭共3560户、约12000人的住房问题。

限价房吸引不少市民咨询购买

从2007年至2016年,我市逐步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租赁补贴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提供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和发放租赁补贴相结合等多种保障方式,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保障,并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加快保障房建设,我市新建了一批保障房项目,例如市本级新华园、潮馨园、长兴苑一区等公租房项目、华馨花园限价商品房项目,潮阳区海门镇公租房项目,澄海区益璟花园公租房配建项目等都已陆续竣工交付使用。在此期间我市共筹建各类保障房10676套,共有7550户家庭获得实物配租,发放租赁补贴8637户。2016年起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我市停止筹建公共租赁住房,住房保障方式逐步由实物配租转向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官网

黑龙江科学期刊

中国减灾杂志

中国文艺家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