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棒槌世界杯在足球鄙视链中为何韩国外援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3]人次
刚刚大婚的国安队韩国外援金玟哉,因非常时期放假,他参加了韩国的一档娱乐访谈节目——在其中,此位韩国人到底说了些什么样的“棒槌话”,再次引发了我们的热议与争论呢?
第一,金玟哉批评了国安的后卫防守意识很差,且还是中国国家队的球员。
主持人问:是国家队主力吗?金玟哉说不是主力——但就是中国国家队主力,踢得也不怎么样。
第二:金玟哉称,国安的边后卫上去从不回来回防了,金玟哉称:我一度不想踢了。
他还说国安外援都很无奈,并说国安的外援经常对本土球员摇头(还夸张地做摇头动作)。
主持人说:这让中国球迷看到怎么办?
金玟哉称:那正好,赶快把我送到欧洲去。
第三,金玟哉说中卫搭档是以前的进攻球员(这很可能是指曾在上届世界杯预赛打入韩国队1球,国足终于战胜“恐韩症”的于大宝吧?),基本的防守都不会,右边后卫不回来,他自己要给擦屁股,甚至左边后卫的补位,都要靠自己云云。
那么,对于这档韩国的娱乐节目里,金玟哉的表现,我们到底该不该生气或处罚他呢?
其一,如果按照恒大或鲁能的队规,这显然会影响到球队的团结,更会影响到球队及其身后企业的品牌形象,被处罚是跑不掉的了。
其二,显然,金玟哉如此言论,对于国安队友而言,就有点尴尬了。
这会破坏人际关系和球队氛围,会影响到双方以后在国安的团队足球了。任何足球俱乐部的球员,其实带有羞辱性评论自己的球队和队友,显然都不会允许的。
这至少说明了一点:金玟哉的情商并不太高;或者说:在这位韩国人的潜意识里,确实是看不起中国足球,所以才会在节目中自然流露出来了。
其三,金玟哉在这档节目中的说法,其实应该还是比较真实,没有虚构;且他的批评与嘲讽也没有太多恶意——还到不了侮辱中国足球、国安足球的地步,因此,像有些国内的媒体人认为,我们不必太过“玻璃心”了。
比如,足球报的陈永认为:“我个人认为,他关于足球的评价其实是整体客观的,可能也有一些小争议,但问题并不大,包括外援摇头等现象,并不少见”。
体坛周报主编骆明则称:“我看了也觉得没啥。当然,如果主教练或总经理觉得不爽,处罚也没话说。就看处理的技巧了”。
其四,关键是,为何在世界足球的“鄙视链”上,我们总是被东邻的韩国人鄙视、嘲讽呢?——其实,我们真正对此事件思考的重点,就应在于此!
有人说:中国足球水平差是事实,从来不认为评价、甚至批评,是对中国足球和中国人的“不尊重”。但是,评价和侮辱不能划等号,比如摇头这个动作,就有戏谑的成分在里面。
就如足球报记者陈永所言,“事实其实最简单:人家就是瞧不起中国足球,而中国足球,确实也不争气,唉”。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足球至少到目前为止,确实是不行,一方面是技不如人,另一方面中国足球自身还问题不断,不仅仅是技不如人这么简单,这让我们在面对嘲讽的时候,深感无力”。
所以,陈永最后说了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话:
“很多人说,为何韩国足球总是嘲讽中国足球呢,从脚踩熊猫杯,到这次金玟哉视频事件(至少那个主持人是明白无误的嘲讽),很简单,在足球鄙视链上,韩国恰恰在中国的上面,嘲讽中国足球,是韩国足球自豪感,乃至‘韩国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现”。
“那为什么巴西球员(他们文化修养也未必高)、欧洲球员虽然也不理解中国足球,却不太愿意采用嘲讽的方式呢?因为他们犯不着,人家在链条上面,中国足球在链条下面,差距有点太大了,鄙视中国足球反而拉低了自己的身份。
加油吧,中国足球”。
这显然说到了点子上和深刻处!
一是中国足球自己不争气,一个“恐韩症”就整了N多年,这对中国足球而言,是多么永远的痛啊!所以,人家站在“鄙视链”的上端,才敢这样踩着咱们说话啊!
二是这与中韩历史、以及当下的关系有关:
不得不说,现在,中国各方面(当然不是全部,比如足球)明显比韩国发展得强大了,而这个历史上一直受到挤压的国家和民族,想用一种“我终于比你强”的心理,获得一种精神安慰,于是,才有了日韩中这东亚三国民众的喜爱互比心理的出现。
而韩国足球多年来一直压着我们,这也成了其凸显民族自豪感的一大出口了。
当然,我们在如此分析韩国人的心态时,其实,也要反思自己:很多中国网友,是不是也同样有此心态呢?比如,咱们的球迷是不是也在拿乒乓球,来调侃、嘲讽、甚至是羞辱日韩呢?
最最关键的是,国足球员们,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不蒸馒头争口气”——让中国足球水平提升,而不只是薪水提升?能一次次灭掉韩国足球队,则这个世界还何来金玟哉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