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洞球迷怎么打开世界杯伪球迷和广告品牌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3]人次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开幕了,在这样一个全民世界杯普天同庆的大环境下,还有看不见的竞争,各大品牌之间,球迷和伪球迷之间也在进行激烈的拉锯战,“搭上这班车!”成为全世界人们脑海中尖叫的主旋律。
本文分四个部分,分别是:
伪球迷蹭热度指南、
品牌蹭热度指南、
广告界蹭热度、
来自中国的赞助,
大家各取所需,戒骄戒躁。
part1:伪球迷蹭热度指南
谁还不是有故事的少年来着?
世界杯期间,宣称自己其实是一名球迷,可是蹭蹭蹭倍儿长面子的好机会。
但如果你连梅西和c罗是打篮球的还是踢足球的都容易搞混,建议慎重发言。
有一个做法对伪球迷很有帮助,具体做法不复杂,查看当日比赛球队,半夜,注意一定是半夜,发布预测哪一队能赢,比如“如果阿根廷这次赢不了,我直播倒立唱歌,不唱是孙子!”当然为了避免被打脸,千万要设置仅自己可见,避免被打脸。
第二天如果猜对了就可以悄咪咪的改成公开,然后截个图,配“我就说吧,看看看看什么叫大牛,这就是!”字样,可两边都压,视情况解锁。
如果你连球队也不想关注也没关系,表情包+让人不明觉厉的“太好了”“输惨了”“真给力”“woc爆黑马了”等语气词,给人营造出相当明白的感觉,也行吧。
此法同样适用于品牌蹭热度,当然品牌的说法会加以修饰,后边会说到。
Part2:品牌蹭热度指南
对于各大品牌而言,蹭热度简直就是猫吃鱼狗吃肉那么简单,世界杯这样的盛会,怎么能不插一腿呢?中国品牌尤甚,据统计,中国企业在世界杯广告上的投入远超于其他所有国家。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的广告支出高达8.35亿美元(约人民币53.51亿元),是美国的2倍。
为什么中国品牌要花那么多钱“豪赌”世界杯这场体育营销呢?
一是看中了庞大的市场,体育赛事关注度高,流量大;
二是进一步推进品牌全球化战略,提升品牌档次,开拓国外市场。
大家各凭本事,纷纷晒出了自己千奇百怪的脑洞
能上赛场的品牌们:
11位蒙牛少年身着国旗服装亮相世界杯开幕式,十分有中国特色。
万达集团推出的世界杯护旗手项目,不但让自己亮相世界杯,还为少年实现梦想提升品牌形象。
而海信出奇招,打出俄文广告:Смотри Hisense。这个广告翻译成汉语就是:哇,看,海信。在一众赞助商中脱颖而出,赚足眼球。
我不是很理解那种在俄国主场打中文广告的品牌,虽然据统计,中国球迷购买的世界杯门票已经超过了4万张,但是难道广告只给本国球迷看吗,还是觉得无法吸引外国用户,但毕竟在世界杯做广告了,于是意思意思得了?
Part3:广告界蹭热度
对于上不了战场的品牌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
比如王者荣耀推出梅西限定版皮肤取得梅西正版授权
有的找“小鲜肉”推出与足球相关的综艺
像优酷体育出品了和足球有关的综艺:《这就是世界波》、《疯狂夺宝》、《奇谭十一人》。当女生们看着自己喜欢的明星,还能顺便了解一下足球知识陪男友看比赛,这又何乐而不为?
而可口可乐则另辟蹊径,打造了2018世界杯看球神器:联合偶像鹿晗推出的世界杯手环瓶,瓶身上印有各个参赛国国旗的标签,只需虚线撕下组成圆环贴合,就可以成为手环。
众所周知,广告界蹭热度一向是百无禁忌天马行空,这次世界杯,他们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华帝:一纸公文成最强营销
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
广汽三菱/网易新闻:恋爱那点小心思被很精准的抓住了
跟你谈足球的女生,不仅仅只想跟你谈足球。
杜蕾斯:风格依然风骚巧妙
都算我的!
江小白:还是将暖心进行到底
于万众瞩目时,守一方简单纯粹
Part4:来自中国的赞助
就像白岩松说的,俄罗斯世界杯,除了中国足球队没到,所有的中国元素都到位了。
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不能没有中国人。
这次俄罗斯世界杯赞助矩阵中共有七家中国企业,创下本土企业赞助世界杯的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分别是万达、蒙牛、海信、vivo、雅迪、帝牌、指点艺境。
国际足联赞助商招商计划分三级,级别从高到低依此是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世界杯官方赞助商以及区域支持商。
本次世界杯,中国企业万达是与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平起平坐的顶级赞助商,而vivo、蒙牛和海信则是和百威、麦当劳并列第二级别。据悉,国际足联的顶级赞助商每年的费用在1.8亿美元左右。
每年的世界杯、NBA、超级碗等世界级体育赛事来临,各个品牌都会争先恐后的争夺C位亮相,因为在这样的赛事登场是一件极具性价比的事情,能给品牌带来更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带来更多销量。
无论是对于国外还是国内品牌来说,而在体育营销上砸钱,貌似已经成为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共识体育背后象征的自由、阳光、活力、向上等精神,适用于每一个需要正能量加身的品牌。
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抓住一波流量,脱颖而出,无论是从展现品牌还是展现自我的角度,抓住机会,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