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网红养花(高手在民间常熟的这位90后宝藏琴师我服了)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5日 点击:[10]人次
#寻“常”百姓 不凡幸福#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在2017《梦想的声音》舞台上,歌手林俊杰以现代流行的方式演绎了一首曾受60后广为追捧的歌曲《女儿情》,结果引来台下90后、00后的歌迷一阵尖叫。而在江苏常熟,有一位90后琴师,以现代审美融合传统古琴的制作工艺同样引得许多人趋之若鹜,前来观摩、学习。
1991年,顾俣帆出生在常熟的一个文艺家庭里,爷爷喜欢种花、遛鸟。外婆擅长书法、篆刻,他的外婆是小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得益于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顾俣帆从小就对各类艺术充满兴趣。
在整个学生时代,二胡、笛子是顾俣帆最好的朋友,毕业以后,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弹古琴的朋友,看着朋友的演奏,他一下子就被古琴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此后专门拜师虞山琴社理事马一超老先生,学习古琴的弹奏。因对于古琴太过热爱,顾俣帆后来开始慢慢摸索斫(制作)琴,由于条件有限,开始的时候只能通过书籍和网络资料来了解斫琴的工艺和技巧。在2015年,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顾俣帆结识了中国四大斫琴泰斗之一、吴门琴社的裴金宝老师,在裴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之下,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顾俣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潜心研究与发展虞山派古琴斫制技艺。
一块木头从原料变成一张琴须要经过从选料到开形、挖槽、合琴、裹布、刮灰,点螺、髹漆、上弦等等几十道工序,历时数月甚至数年,花费无数的精力和心血才能制作完成。
作为古琴的制作者,顾俣帆的琴是私人订制、纯手工打造的,虽然生产的量不大,但漆艺、花纹、颜色、形态都是独一无二的。顾俣帆认为,斫琴技艺不仅要继承,更要发展,他制作的琴,就在造型和漆艺上面有所创新。造型方面,他对传统的仲尼式、伏羲式等传统琴式进行细节上的改变;漆艺、木工方面,他也把洒金、苏式红木雕刻等之前没有运用到古琴上的漆艺、木工技术术用到了古琴上。顾俣帆制作古琴的理念是既符合传统,又不失审美,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与美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创新,让更多追求个性、追求独特的年轻人接受、喜欢古琴。
常熟虞山派古琴历史源远流长,琴音清微淡远,中正平和。顾俣帆认为:古琴就像太极,以柔克刚,它对人的性格、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正面的影响。为了推广古琴艺术和斫琴技艺,顾俣帆在当地政府及社会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古琴制作传习社团,从而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古琴、学习斫琴,感受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
梅檐溜滴,风来吹断,放得斜阳一缕。
玉子敲枰,香绡落剪,声度深几许。
虞山古琴,这一笔一划的镌刻,一弦一柱的撩拨,与高山流水相伴,与清风白云相依。琴声在天地间回荡,音即万物,万物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