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养花轮胎(感悟一棵古树)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5日 点击:[9]人次
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晚餐后散步,是我每天的必修课。那天正准备出发,可天公不作美,一片乌云袭来,一会儿飘来一阵雨。户外运动遇上了雨,我毫不犹豫,带上雨伞也要出发。
沿着玉阳路走过几个小巷,突然被前面竖着的一块巨大的“树皮”所吸引,远远望去,直着的树皮上方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好似一钵巨大的盆景。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棵饱经风霜,历经百年的古树。树下还有一块石碑,碑上记载,这是一棵有300多年树龄的皂荚------又名皂角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对一个特别钟爱于培植树木,养花种草的人来说,更是喜出望外,倍感亲切。
好奇心驱使我停了下来,围着古树转了好几圈,站着,蹲着,仰着,侧着,上下打量,左右观察,反反复复,前前后后仔细看了个遍,只见她,粗糙的身躯,黑得近乎腐烂的躯干,显得如此的干瘪和丑陋,侧面看就是一节树皮插在土中,正面看还像一棵半拉子树,三四米高的样子,活像一个饱经沧桑,历经千辛万苦的老女人。
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棵古树与我印象中见到的皂角树竟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记忆中,家乡的皂角树也是一棵百年老树,近二十米高,三五个小伙子合抱怎么也围不过来,留给我的印象是粗壮、高大、伟岸、挺拔,还有仁慈宽厚和无私的爱,充满着阳刚之气。
每到夏天,巨大的树冠伸展开去,就像一把巨伞,遮天蔽日。树下就是我儿时的乐园。乡村的月夜,月色分外皎洁。晚饭还没有吃完,小伙伴们就在门口一个劲儿地叫喊:快出来捉迷藏啊!一听到呼叫,这时的我就像慌了神,饭还没吃到一半,把碗一丢,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溜烟直奔皂角树下,老远还能听到母亲的责怪声。几个小伙伴立刻就玩起了捉迷藏、抓特务、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瘦弱胆小的我,每次都是被抓对象,那被抓时发出的尖叫声,惹得大伙儿一片欢笑。
小伙伴们玩累了就坐在树下,缠着老爷爷讲故事,什么《薛仁贵征东征西》《杨家将》,什么《岳飞精忠报国》,听得小伙伴们目瞪口呆,一个个神气十足,气宇轩昂。一讲到《聊斋志异》里的狐狸精,几个胆小的害怕得要命,紧紧地缩成一团。可听起故事来依然是聚精会神,凝神屏气。夜深了,月光透过密密匝匝的皂角树枝叶,洒在伙伴们的脸上,露出的是幸福甜美的笑容。美丽的山村,显得如此的祥和和宁静。
每到皂角成熟的季节,我们就拿着长篙去敲打,将落下的皂角收集起来备用。在那个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它是替代肥皂洗衣服最好的材料。
多少年来,那棵皂角树依然葱茏如盖,遮天蔽日,成了村民天然的避暑场所,也成了游街串乡的小商贩们驻足的驿站。
历史的岁月冲淡了记忆的痕迹,但故乡的皂角树在我的印象中依然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温馨。
眼前的这颗古树,形象猥琐,其貌不扬。全身还残留着雷电烧灼的痕迹,中间部位还有很多枪炮射击的弹孔。可以想象,她是经历过数百年风雨雷电的考验,又经过了无数次战火的洗涤才会变成这样,虽然廋弱矮小,树身被劈开,主干被大火烧毁,只剩下左边半块树皮,可她依然是那么坚韧,那么顽强。在苦难中挣扎,在灾难中抗争,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拼着命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如今,她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充满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想到这里,内心顿时心潮涌动,喉头哽咽,潸然泪下。原先那种错误糊涂的判断是多么的荒唐,霎时,古树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高大起来。潜意识里,站在我面前的,俨然就是一位饱经风霜,历经千辛,满目沧桑的老母亲。儿当不能嫌母丑啊!
听老乡说,这棵古树离县城最近,是当阳古城历史的唯一见证。
告别古树,思绪绵绵,虔诚之至,颔首叩拜。感谢古树,不吝赐教。她告诉我们,什么是苦难,什么是灾害,什么是抗争,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生命的积极意义……
她启示我们怎样去面对生活,怎样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
读树阅人,感慨万千。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怎样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又怎么去面对金钱,面对美女,面对权力和地位?
古树是我们的先行者,古树精神是我们生命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