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解人不养猫那些对猫咪态度不好的人请敬而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4]人次
11月19日,吉林市一女子因找到自家走失的猫,到宠物店要求退回买了4天的小蓝猫。
事实上,该女子买猫时,店家曾劝说继续找丢失的猫,但她坚持再买一只。而买猫时,双方曾口头约定:售出非疾病原因不退不换。
见店家不肯退猫,女子勃然大怒,摔打、踩踏猫咪,以虐猫发泄。
宠物店公开的监控视频显示,该女子从包中将小蓝猫抓出,狠狠甩在地上,当猫咪惨叫着爬行时,她更凶残地用脚踩猫。在这个过程中,她口中粗口不断咒骂着猫。最后,女子拎起已经动弹不得的小猫,塞回袋子里。
视频引爆了网络爱猫人士的声讨,女子最终在朋友圈道歉,承认行为过激,自称是爱猫人士,以后会善待两只猫咪。宠物店通过视频确认了猫的安全,接受了女子的道歉。
施虐女子道歉,自称也爱猫
但回想起她之前中途放弃寻找丢失的原住民猫,以及之后虐打想退掉的新猫,人们不禁怀疑,两只小猫的将来真的能幸福吗?
被踩踏的蓝猫现状
了解一个人,看他怎么对猫就知道
近年来,虐猫或者虐待动物事件层出不穷,施虐者中甚至包括许多地位高、学历高的人。譬如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张亮亮虐待小猫、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等,都曾成为震惊全国的热点新闻。
因为「退猫」引发的虐待猫咪案例,这也不是第一个,去年还曾有女子退猫不成将它杀害剥皮……
旧时俗语有云:知人知面不知心。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类有个特点跟猫一样,擅长伪装。人们多以地位、学历或成就等标准评判他人,然而,这样只能得到表面判断,很难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
但是,从一个人如何对待猫咪,你可以窥见掩盖面具下的真实个性。表面亲善的人,面对他的猫咪可能暴露性格中残酷的一面。
2016年因为虐猫引发轩然大波的复旦研究生张亮亮,其家境优越,父亲从小对他的要求极高,从小到大他也没让父母失望过。但进入大学后,因性格内向孤僻,与同学相处不来,本科期间曾因成绩不合格重修一年。父亲得知后不让他回家,他只能在家门前的草地上过夜,故此产生心理阴影。
因此,他虐待的主要是被遗弃的猫。心理学家分析称,其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就像被遗弃、被伤害的小猫,虐猫对他而言等于自我伤害,告诉人们:猫有多惨,我就有多惨。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投射。
调查数据称每天6000只猫被虐待
还有个另一个类似案例,赵某平时对家里的猫狗照顾细微,但心情不好时就踢打猫狗,心理咨询调查后发现,是猫和狗对他的那种信任眼神和祈求可怜的样子,触发了他不愉快的体验。因为他上学住宿期间,曾无意损坏室友的物品,道歉却没得到原谅,反遭恶意攻击。猫狗的祈求神情中让他看到了他痛恨的那个懦弱的自己。
这让人想到一个故事:领导被批评,迁怒于下属;男下属不开心,回家指责妻子;老婆感觉委屈,责骂孩子;孩子不高兴,于是踢了猫一脚……
人际交往,很多时候存在各种顾忌,或许会掩饰、伪装;但与属于自己的猫咪相处,面对弱小的猫,则完全没有这层阻碍,真实性格暴露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了解一个人,看他怎么对猫就知道。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猫,仍然友善对待喵星人,你可以确定他们拥有爱心、包容心;相反,若是一人平时看似和蔼可亲,对猫的态度却很不友好,那么就必须小心他们内心隐藏的负能量。
不久前,一男子在知乎上自曝,因妻子怀孕,楼下喂流浪猫的阿伯不肯送走猫咪,自己便溺死了楼下的所有猫。而另一网友的评价非常有道理:「杀猫这件事并不违法,而且,哪怕我的哥们酒驾我也没和他绝交。但我绝不想和题主有任何交集,因为不知道哪天会得罪他,被他伤害。」
众所周知,虐待动物与犯罪、反社会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许多连环杀手都有虐待动物的经历。美国和加拿大著名的「笑脸杀手」凯斯·杰斯帕森(Keith Jesperson)5年杀害160人,就是从幼时通过虐杀动物,尤其是猫开始的。
心理专家分析称,虐狗虐猫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压力过大,发现虐待动物能缓解压力,最终成为习惯;另一种是个人承受了暴力或者冷暴力,却无力反击,只有对弱于自己的生命下手,除了虐待动物,还可能虐待儿童和老弱病残,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些对猫咪态度不好的人,敬而远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可能成为「猫」。
了解一个人,看他养的猫也可知道
猫是喜欢模仿的动物,英文中有「copycat」一词,意指缺乏主见、只会模仿。而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PLOS O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以独立著称的猫子,其实也擅长模仿主人性格,尤其是具有外向、开放、神经质或情绪稳定等特点的主人。
英国的研究人员召集3000多名养猫的人回答调查问卷,衡量受测者的五大性格特征(Big Five Inventory)。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分析模型,通过行为和语言判断人类的五大性格特征:外向性、亲和性、开放性、尽责性和神经质。
研究结果显示,猫主人身上观察到的明显性格特征,从他们养的猫身上也能看到。例如,神经质型性格得分较高的主人,养的猫更多表现出存在行为问题,是一只神经质的猫;而在外向性格类型得分较高的主人,养的猫更喜欢待在户外;性格随和的人,猫咪的行为也更为有亲和力。
这项研究表明,猫在某种程度上吸收和反映主人的性格。因此,看一个人性格如何,看他们家里的猫就可知一二。同时,你也可以通过人的性格预测猫咪的个性,可能有助于保证猫咪健康。
举个例子,猫主人如果比较神经质,猫越可能出现行为问题,表现为攻击性、焦虑恐惧抑或与压力相关的行为,可能造成身体出现意外状况或体重超标。
过去,人们通过五大性格特征,来判断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孩子性格。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把猫咪当做孩子,养猫其实确实跟养孩子有几分相似: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或猫子。孩子们经常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举止,猫也是这样。
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的动物福利研究员劳伦·芬卡(Lauren Finka)解释说:「许多宠物主人都把宠物视为家庭成员,建立了亲密的社会关系。因此,宠物很有可能受到我们与他们互动,以及管理他们的方式影响,而这两个因素则由我们的个性差异决定。」
「猫是迷你版的你我,」爱丁堡大学猫科医学研究员丹妮尔·古恩-摩尔(Danielle Gunn-Moore)则说,「他们是有知觉的生物,受到周围人的强烈影响。他们与主人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实际上,人的心理虽然非常脆弱,有相当多缺点,但只要你加以引导,人性也是可以改变的。真正的成长,源于内心的细节改变。就像对待猫咪,虽然只是小事儿一桩,但你每关心爱护小猫一次,都等于朝着积极向善的健康心理迈出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