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把人当狗养科学背后的伟大牺牲者实验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5]人次
被注射试验疫苗的小白鼠。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时间和汗水的工作人员,无论是科学家、实验助理,还是实验室的清洁人员,都值得我们的尊重。但是,还有一群在科学进步的背后默默付出、甚至牺牲生命的存在,那就是实验室动物们。实验室动物不仅在生物领域被广泛“使用”,在其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在心理学、化学工程(尤其是化妆品领域)、甚至物理学(还记得薛定谔的猫吗)等学科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小到果蝇、斑马鱼,大到狗、黑猩猩,各种各样的动物都为了服务人类的需求走进了实验室。有些动物的出生就是为了死亡,变成了解剖课上的教学工具;有的在出生前就被“设定好了程序”,以满足人类对基因的研究;还有的被人为诱发了各种疾病和癌症,以便用于测试研发中的新药……在我们庆祝科学取得的成就之前,让我们先谈谈实验室动物为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
这只可爱的猴子幼崽可能被用来试药,也可能被用来研究灵长类的行为学。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实验室动物的大致用途
动物试验动物试验大概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用途吧。比如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中,疫苗要先在动物身上测试,如果没有问题,才可以进行后面的研发,比如临床测试等等。还有药品的研发,科学家们要在实验室动物身上确定药品的最大耐受剂量,才能确保后面测试的安全。除了医疗领域,动物试验在化妆品行业也被广泛应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香喷喷”的兔子们。大家每天日常用的洗发水、沐浴露,在上市前都要给兔子们大量使用,以便测试这一样品对眼睛的刺激程度,不至于消费者在使用时不慎入眼,造成严重的后果。
进行化妆品试验的兔子。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解剖课上的“实验工具”。有的解剖是在动物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进行,还有的解剖是对活着的动物进行解剖(活体解剖)。动物解剖主要服务于兽医和动物相关专业的学习。
满足人类需求科学家们对动物进行研究,从而使动物更好地为人类需求服务。这一用途主要用于畜牧业,例如科学家们研究牛等家畜,从而提高牛奶和肉的产量和质量。
集中的工业化乳业对动物也是一种“折磨”。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动物模型这一用途是将动物作为模型研究一些理论,比如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比如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的研究等。有一些心理学的研究很难在人类身上进行,动物就成了很好的替代品。
实验室动物引发的争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实验室动物这些默默无闻的“牺牲者”。人们逐渐意识到,动物也有各种感觉,包括生理上的痛觉和心理上的情感。动物们被长时间地在笼子中隔离,没有社会关系,也没有亲人的情感支持。其中,动物的活体解剖是最为诟病的一点。动物保护主义者宣称活体解剖与正常解剖相比,并不会带来特别多的益处,而活体解剖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却是不可估量的。当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揭露了实验室动物的一些真相时,这一观点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
在美国马里兰州研究心脏病的Pippin博士向公众揭露了他实验室里实验用动物的一些事实。Pippin博士利用比格犬和人类心血管系统的相似性,在狗身上进行试验。他每天要打开狗的胸膛,切割它们的心脏,还会对实验用狗进行活体解剖。2005年,Pippin博士意识到活体解剖的残忍性,以及活体解剖并不会让试验结果更有说服力,他宣布停止了这项研究,并把实验室动物的一些事实公之于众。Pippin博士表示,在家里他养了几只比格犬作为宠物,但是他每天却要在实验室活体解剖同品种的狗。被爱着的宠物和被“折磨”的狗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幸运。而意识到这一点,是Pippin博士停止研究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只“幸运”的比格犬可以享受阳光和草地。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除此之外,实验室动物中的“歧视链”也屡见不鲜。对于大众来说,我们的同情心在面对灵长类和猫狗这样和人类有亲密关系的动物会更加“泛滥”一点。有的人强烈反对用前面两类动物进行试验,而对实验鼠却可以接受。虽然大家都在说“生命是平等的”,但是当我们进行动物试验的时候,人的生命就已经凌驾于众生之上了。目前来看,实验用动物在科学发展中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找到可行的替代品,减少这些动物遭受的折磨。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才能使世界更美好。
参考文献:
Lynda Birke, “Who-or What-are the Rats (and Mice) in the laboratory,” Society & Animals 11 (2003): 208.
Maximum Tolerated Dose, dir. K. Orzechowski (Decipher Film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