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怎么避免狗臭虫进屋报警了原来我离寄生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4]人次
一说到寄生虫,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教科书上。
毕竟,我们生活在城市,卫生系统比较发达。由于过去可能卫生条件不好,大家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又比较淡薄,所以血吸虫啊、丝虫病啊才会出现。
然而,寄生虫病真的离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远吗?
今天,疾控君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近年寄生虫病的演变,看看寄生虫,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美食与旅行,让寄生虫病流动起来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环境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各地流行的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与昆虫、鱼类和家畜等传播媒介的分布息息相关。
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原本局限于某一地区的寄生虫很容易突破地域限制。如我国西南部农村地区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重灾区,近年来因为食物多样化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华支睾吸虫、旋毛虫和并殖吸虫等感染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扩散,淡水流域常见的寄生虫随水产品运输至其他地区并引起相应的感染。与农村相比,城市餐饮业发达,风味餐厅和地摊更是随处可见。
部分人群热衷国外饮食,追求新异,增加了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风险。例如因品尝效仿日式料理制作的淡水生鱼片或半生的鱼肉类食品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异地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因游泳、漂流和嬉水等接触带有寄生虫的水源或携带寄生虫的牲畜而被感染,如血吸虫、刚地弓形虫、棘球绦虫等。
被疫源地的昆虫如蚊、蝇、蜱和白蛉等叮咬,也可能引起疟疾、黑热病、丝虫病或蜱传脑炎等。
此外,居住不洁的酒店或旅馆还可能感染阴道毛滴虫或罹患疥疮、蠕形螨病、虱病以及蟑螂和臭虫等媒介传播的疾病。
气候变暖,也会引起让寄生虫病变化
人口增长、工业污染、森林锐减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气候持续变暖、湿地范围增加,为病原体及虫媒的繁殖和传播创造了条件。自1985年以来,我国曾连续17年出现全国范围的暖冬。这使得一些媒介昆虫成功越冬,并在春天提前活动形成密度高峰,孳生、繁衍季节也相应延长。
随着国内外物资交流和人口活动日益频繁,全球化导致的输入性寄生虫感染不断增加。此外,许多国家流行的寄生虫病与我国明显不同,由于我国医护人员和民众对寄生虫感染的警惕性较低,且缺乏境外寄生虫感染相关的防护知识,微孢子虫和阿米巴等引起的脑炎等在我国就鲜为人知。
可可爱爱的宠物
带来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隐患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家庭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饲养宠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2020年我国城镇宠物猫狗已经突破1.5亿只。猫狗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包括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和隐孢子虫病等。在我国,只养狗不养猫的家庭中,发生弓形虫感染的患者当中,有52%可以确定是养狗所致。而那些只养猫不养狗而感染弓形虫的患者当中,有71%可以确定是养猫所致。
人口老龄化,更易发生寄生虫感染
糖尿病与人口老龄化关系最为密切,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且有血液循环障碍给寄生虫入侵提供机会,易出现疥疮,甚至还有一些非致病的自由生活寄生虫会侵入患者皮下生长。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
寄生虫病离我们很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