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居家装修

养猫的周小雨追寻红色记忆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5]人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饱受着战争的磨难,也曾诞生了许多抗战英雄,但是随着时光的逝去,昔日年轻的英雄们,已大多不在人世,而健在的也都到达了耄耋之年,他们有的不为人知,有的过着清贫的生活,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们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对于抗战英雄,我们怀着无比的尊敬和感激,为了深入了解当年抗战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生活情况,继承他们为国捐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老兵许正举的家中,期待着一同回访那一段峥嵘岁月。

在了解住址后,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寻找的脚步,到达了高寨子镇高寨子村七组,找到了一个隐藏在竹林深处的小院落,打开房门,见到了许正举老先生。进入房间,映入眼帘的是熠熠生辉的锦旗和他的勋章,询问过后才得知老人已经91岁高龄,却依旧精神奕奕,可以自主站起或坐下,充满了军人的风采。

首先,老人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个人简介,因为老人年龄已经大了,所以儿子代笔描述了他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在简介中,我们得知老人在抗美援朝期间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职务,在连队几次被评为先进党员、模范班长等称号,在战斗中立过二等功一次,并颁发有毛泽东题词的立功证,1954年停战后,因受伤残疾退伍。

图为老人照片以及锦旗与徽章

提起这一段抗美援朝的历史,老人情绪依然非常激动,甚至当即为我们唱了两首歌曲,老人说他们就是这样,一边唱歌一边跨过了鸭绿江,根据老人的描述,在毛泽东提出抗美援朝后,依然有人持反对意见,又等了两天,炮弹已经炸在了鸭绿江岸,为了给我们解释清楚鸭绿江,老人生动形象地以玉带河作比较,使我们了解了鸭绿江的重要性,他说他们在夜间出发,走了几个小时,旁边都是燃烧着的汽车和坦克等,展现出战争的恐怖,在前边部队打到三五线以后,老人所在军队负责突破三六三七线,这期间不幸被敌军包围,以至于忍受了几天的饥饿,营长张石头在包围中受了重伤,可是他带伤猛打,在他的鼓舞下,军队士气大振,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老人还是负了伤,说着老人脱下了衣物,为我们展示他肩膀上的伤口,在他的肩膀上,有一条肉眼可见的深疤,他说在负伤后,其他同志帮着他包扎了伤口,要把他送往医院,可是他仍然想着继续作战,便说到“轻伤,不用去”,指导员看他倔强,便大声说道“这是命令”,在军队中命令大于天,老人便进了医院接受治疗,治疗进行的并不是一帆风顺,飞机在医院上盘旋,敌军七架飞机为一个分队,每天至少有三架不断的飞着,炮弹投了下来,老人所在医院共有三间,前一间后一间都被炮弹炸得粉碎,而老人在轰炸中幸运逃生,此时此刻,尽管伤没有好,但已经无法在医院继续呆下去,老人上了一辆往连队里运粮食和弹药的车,回到了部队。

图为老人让帮助拉着衣服,为我们展示伤口

这个时候已经经过了谈判,双方有了停战的意愿,可是小的战争依然不断,老人把这段时期称为阻击战时期,此时,他担任520阵地班长,阻击战持续了八九个月,战争依旧很惨烈,“我可以听见尸体上蛆爬动的声音”老人冷静的描述到,可是听的我们毛骨悚然。在这期间,老人曾带领六七个人打败了敌人一个连,立下了二等功,说到这,老人回忆着他当时的姿态,他说他一手打枪,一手拿手榴弹猛烈的进攻,硬生生弄的敌人识别不出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敌军一阵慌乱,最后剩下的十几二十人狼狈地逃跑,尽管立了功,六七个人中却只有两三个战友生还,老人默默的叹了口气。

图为老人演示手榴弹的用法

随后老人便被调至东线,他说那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日出的地方,太阳从海面上喷薄而出,给了他对美好的憧憬和必胜的决心,他来到了顶山,在这里的一个山洞中,有着朝鲜秘密工厂,老人的任务便是保护这个工厂,作为班长,他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带头打坑道做掩护。在这期间曾有飞机投下炸弹,“炸弹在不远处爆炸,溅起的尘土埋住了我,”老人描述到,面对坑道的垮塌,其他战士异口同声“我们班长还在里边,一定要救他!”战士们不断的挖着塌下的坑道,不知道挖了多久,终于发现了他们的班长,老人说他被挖出以后无法动弹,身边的战友就给他喂水,大概过了三四个小时,老人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他说他们当时作战都是用布袋子装着一个搪瓷碗,把搪瓷碗别在皮带上作为吃饭的工具,在有一次喝水时,他发现装在碗里的水越来越少,一检查才知道,碗早已被炮弹打穿了一个洞,在袋子里边炮弹的碎片清晰可见。 在打坑道时,老人二度负伤,原来他不仅仅要打坑道,还负责组装炮弹,组装炮弹是一项精细的活,参与组装的都是有经验的人。当日老人突然肠胃不适,有点拉肚子,便离开了坑道,离开前还嘱咐里面的小战士不要去装炮弹。可在回来的路上,走着走着炮弹砰的一声爆炸了,此时已无法躲避,等到老人被发现时,全身已经处于一种焦黑状态,被送往了哈尔滨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发现老人的眼睛已经坏死,需要取走眼球。在老人强烈的要求下,医生最终只取走了右眼,左眼的情况出人意料地慢慢好转,恢复了光明。就在我们记录着笔记的时候,老人突然取下右眼中的假体,震惊了我们,老人却和蔼地笑着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可能都还有人不知道我的右眼是假的。”说实话,要不是老人刚刚已经说明,我们真的看不出来老人的右眼是假体,正当我们感慨战争的惨烈时,老人说“虽然我的身体残废,但我的精神永在,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服务下去。”老人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在我们眼中,他的形象也越发高大起来。

图为老人在我们记录笔记时取下眼睛假体

在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老人对当下时政也依旧很关心,对于新冠疫情的情况,以及美国总统大选,老人都知晓得一清二楚,91岁的高龄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每天12:00~13:00,18:00~20:00都会坚持学习,这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除此之外,老人的话语中更倾诉了对党和国家深深的爱,他说他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所给予的,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里,老人共领取抚恤金33400元,“一切命令听党指挥,共产党让我往东,我就不会往西”,深深的家国情怀流淌在老人的血液里,熔铸了他英雄的秉性。

在这一趟访问的旅途中,我们领悟了抗美援朝老兵的风姿,感受到了深深的家国情怀,也更加详细地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故事,老人也用行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终身学习。除此之外,掩映在竹林中的小屋,老人饲养的猫和鹅,以及他每一次的站立与坐下,都诉说着91岁老人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应该向老人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生活。

(此文为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品,作者斯羽、周小雨,指导老师:张洪金)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雨露风官网

科学与财富官网

智库时代官网

环球市场

建材与装饰网站

中外企业文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