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逊精品养狗我们的兵工厂三线往事系列之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5]人次
曾经光荣和身份的象征
今天是我到阿拉沟的第五天,也是我要返回乌鲁木齐的日子,我们早走的就起来了,简单地吃过早饭,姨夫把他的军用水壶灌满了水,就领着我出了门。
到了车队,将车辆从停车场开出来,就踏上了去乌鲁木齐的征程,这时天才蒙蒙亮,厂区里非常地安静,清凉的微风从车窗吹进驾驶室,很凉爽。和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个小伙子,姨夫说他是厂里的采购员,这次就和他一起去乌鲁木齐采购货物,对于采购员这个岗位,我非常熟悉,我们家后面那排窑洞就住着一个采购员,主要任务就是采购厂里所需的各种物资和原材料,经常和车队的驾驶员一起去火车站、各大厂矿去提货,一般这些人都很能喝酒,因为采购员经常要和供货单位应酬吃饭。
姨夫从停车场出来的时候,车队的有些驾驶员也在发动车辆准备出车,我想这就是沟里驾驶员跑长途的习惯吧,早起早走,因为当时正值盛夏,中午气温很高,解放牌卡车稍不留意,就会高温,导致水箱开锅,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所以要尽量早点出发,赶在中午的最炎热之前,通过托克逊、甘沟等异常炎热的地方,确保车辆安全行驶,顺利运输任务。
姨夫的解放牌卡车在厂区的道路上安静地行驶着,路上偶尔可以看见一两个锻炼身体的职工,整个厂区基本上都还在睡梦之中。除了车子发动机和轮胎碾压地面的声音,听不到一点动静,甚至连鸡鸣狗吠之声都没有,因为他们厂养鸡养狗的人不多。
很快,汽车驶上了公路,两侧的大山都还是黑色的,只有大概的轮廓。这条路就是来时的那条路,不知怎么的,回去的时候,好像用的时间比来的时间短,很快就看到了路边的烽火台,那里就是沟口了。
在离沟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些废弃的房子,只剩下残垣断壁,门窗全无,姨夫把车停在了这些房子旁边,从散落在房子旁边的一段芦苇把子中挑选着比较完好的,然后把扔进车厢,挑选完了之后。我们又继续行进,路边又出现了一些破烂的房屋,房屋里面和周围依旧散落着一些芦苇把子,姨夫又下去挑选了一些完好的,装进车厢,就这样走走停停,直到把车厢都装满了芦苇把子。
这时天色开始发白,太阳快出来了,我们开始在公路上奔驰,路上的汽车也慢慢多起来了,不知开了多久,姨夫说我们到托克逊了。这时,应该是快到早上上班的时间了,托克逊街头有一些行人和赶毛驴车的。
就在我们快要出托克逊县城的时候,我发现在路边的一些房子门口、路边和树林中摆着一些钢架床,上面简单地铺着一块毡子,竟然有人睡在上面,我这时第一次在新疆见有人在室外睡觉。
姨夫看我很纳闷的样子,就给我解释说,这里太热了,一到夏天,人们为了晚上能够凉快些,就把床搬到了室外,要么放在树下,要么放在葡萄架下,晚上就在上面睡觉。我听了后,确实很惊讶,因为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中午炎热、早晚凉爽,晚上甚至是寒冷。以前,只听说过内地很多地方,夏天太热了,就在室外睡觉,新疆在室外睡觉,这是头一次亲眼所见。因为在厂里,不管白天多热,到了晚上,还是很凉的,甚至凉得有些刺骨,我记得在戈壁滩上看露天电影,很多人冻得穿棉袄、皮大衣。所以,如果在我们厂那里的室外睡觉,那一定会着凉生病,但是托克逊这个地方确实很特别,到了晚上还是很热,所以,有些人为了凉快,就在室外睡觉。
而且这次,我还发现这里路边的树木主干的根部都用铁丝网包裹,在树干离地面约1米高的地方还用塑料膜包裹着,有些塑料袋已经破损,被风挂起来,随风飘舞。我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就把它记了下来,多年后,生物课给我解开了谜题,铁丝网是防止动物啃食树木的树皮,而塑料膜用来防止某些害虫从树下爬到树上去吃树叶子,某些害虫的幼虫是在土壤中孵化的,长大后要通过树干爬到树上去啃食树叶,而这些害虫爬到塑料膜上的时候,就因为塑料模太光滑,就会掉下来了,这样就起到了防虫的作用,现在一般用塑料胶带在树木上缠绕一圈,既方便又快捷,效果还好。
多年后,我已经长大,坐车路过这里,依旧看到了这些围绕着铁丝网和包着塑料膜的树木,在树下依旧还摆着那些铁架床,也让我想起那趟阿拉沟之旅。
托克逊出来后,又是戈壁滩和搓板路,和几天前来的时候是一样的,但那次是中午通过的,十分炎热,而这次是早上,所以不是很热。
可能是我起得太早了,经过这一路的颠簸,我居然睡着了。我在车上睡觉有个习惯,如果不是被人叫醒,那会一直睡到停车,而且特别准,只要一停车,我就会醒。
这次也是一样,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半上午了,车辆停在了路边。周围的戈壁滩已经变成了山沟和河流,我们的车停在了一处河谷的开阔处,路的右边是直上直下的悬崖,左边是山沟中的河流,这里好像是来的时候,路过的后沟。
就在河边的空地上摆着一溜筐子,里面是黄中泛红的杏子,有很多车都停在这里,车上的人下来挑选着杏子,姨夫也下车和采购员一起去买杏子,我在车上看着他们买杏子。
不一会,用水桶装着的杏子被姨夫提上了车,姨夫抓过来几个杏子放到我的手里,然后,又给采购员几个,最后,自己才抓了几个放进嘴里吃起来。我尝了一个,真甜,这应该是李光杏。但是,我不能多吃,因为我的脾胃不好,据说,我小时有一次吃杏干,吃得太多了,上吐下泻,把胃伤了,但我一点记忆都没有,从那以后,我就被禁止吃杏干和杏子,知道上了初中,我才被逐渐解除了杏子禁令。
这次吃杏子,算是开戒了,我没敢多吃,只吃了两三个,害怕走着走着我的老毛病再犯了,拉肚子怎么办。在路上,看着水桶里黄里透红的杏子,回味着杏子的香甜,但我不能吃,一路上我强忍着杏子的诱惑,望着窗外的景色快速地闪过,后沟的那座古老的大桥,盐湖岸边那泛着的一圈一圈的盐碱,柴窝铺林场细如手指的小树苗,还有和公路并行的铁路,这些都是我几天前到阿拉沟时经过的、看到的,这么快我又回来了,这些景物是多么的熟悉,虽然我看了它们一次,但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姨夫到乌鲁木齐后,把采购员送到了国防工办招待所,就拉着我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也没有问,只记得汽车行驶到很像今天河滩快速路的一条公路,这条公路的右侧有着很高很陡的河岸,然后,一条公路从河岸中间劈出一个山口,我们就从这条公路拐上了河岸,这个山口中间的公路很像现在的克拉玛依东路,河滩快速路入口到兽医站这一段,又像现在的1号立井附近。
从这里上了河岸就是一大片黄土地,这片地不像是戈壁滩,好像黄土高原,甚至连石头子都很少,遍地是黄土,而且到处是残垣断壁,地面大坑小坑,姨夫的车在一个用土块垒起来的院子前停了下来。
他带着我走进院子,此时正值中午,气温很高,这里的黄土被晒得十分干燥,我们走在上面立即扬起了阵阵尘土。
这个样子很大,比我们厂任何一家人的院子都大,可以停好几辆汽车,院子里由一排平房,平房的前面有菜地和葡萄架,我们径直走进了房子,迎面碰到了一个比姨夫还年长的一个伯伯,姨夫看到他后非常高兴,寒暄了几句,就让我喊伯伯,这时伯伯的儿子也出来了,大概有十三四的样子,因为天热只穿了一条短裤,脚上穿着拖鞋,右脚的大拇指上缠着绷带,走路一瘸一拐。
伯伯让我们落座,又给我们倒水,又忙着安排给我们做饭。
这时,姨夫说:“我给你拉了一车苇把子,你盖房子的时候可以用。”伯伯一听非常高兴,就和姨夫来到院子,指着房顶说:“就把苇把子卸到房顶上吧,明年用的时候再拿下来。”
姨夫把车开到了房子的侧面,伯伯爬到了房顶,姨夫把车上的苇把子从车上递到房顶,伯伯则接住,将苇把子在房顶放整齐,不一会,车厢里的苇把子都卸到了房顶,把房顶铺了厚厚的一次苇把子。
两个人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很开心,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边聊着天,往房子里面走,姨夫说:“房顶上铺了一层苇把子,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层房顶,冬天肯定保暖效果好。”伯伯说:“就是的,这么厚的一层苇把子,冬天肯定不冷了。”两人相视一笑,走进屋内,洗手吃饭。
吃完饭,姨夫和伯伯聊起天来,姨夫就问伯伯:“这周围怎么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咋啦?”看来姨夫和我有同样的疑问。伯伯说:“我们这下面的煤矿把煤炭挖完了,下面都成了采空区,害怕塌陷,有一天晚上,煤矿派人到矿井里面装上炸药,把采空区都给炸塌了。”姨夫又接着问:“谁点的炸药,这可是个危险的活儿。”伯伯说:“我也不知道是谁,反正最后那个点炮的人特别厉害。当时,谁都不敢点,都害怕跑慢了,就埋在下面,所以没有人敢点炮,就那个人敢点,点完他就跑上来,最后就炸塌了,形成我们这里现在这个样子。”
听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这里的地形地貌原来是煤矿采空区造成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采空区这个词,明白了采空区的概念和处理的方法。我的脑海里想象着一个煤矿工人,在同事把炸药安装完毕之后,就剩他一个人,戴着矿灯,走在漆黑的矿井里,周围非常安静,只有踩在积水和煤渣上发出的声音,当他找到导火索,点燃后,就开始在匡经理飞奔,那是与时间和生命赛跑,当他爬出矿井,跑到安全地带后,矿井中发出一阵沉闷的爆炸声,同时,井口喷出一股浓烟和尘土,里面还夹杂着煤块和石头散落在井口周围,有些砸在了煤矿工人的身上。
紧接着大地开始颤抖,地面也因爆炸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塌陷坑,土块的房屋经不住爆震和地面的塌陷,开始倒塌,地面的黄土飞扬起来。
当一切归于平静之后,在我们眼前出现的就是现在的景象。
我们听完伯伯的讲述之后,都感叹那个机智勇敢的矿工。
饭菜很快做好了,那顿饭我已经记不起来吃的是什么了,但只记得吃得很香,因为那天我们的早饭吃得很早,又跑了几百公里的路,早就饿了。
饭后,又在伯伯家休息了一会,就踏上了回我们厂的路程,因为天气炎热,又坐了大半天的车,跑了几百公里,我十分困乏,一路上迷迷糊糊,时睡时醒,怎么回的家,我一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母亲说:“这孩子出去跑了好几天,见了他妈一点也不亲,也不说话,好像把他妈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