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公司养狗靠谱吗依靠机器人养老真的靠谱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5]人次
机器人能跳千手观音、能说脱口秀,陪伴型宠物机器人越做越逼真……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160家企业携600款机器人亮相。其中,陪伴机器人和助老机器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机器人会在护理、陪伴等方面大显身手,更有人认为,智能机器人或可解养老困局。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依靠机器人养老,真的靠谱吗?(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半月谈》、澎湃新闻)
关于机器人养老的讨论早已有之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陪伴类机器人备受青睐。8月14日晚,小米正式发布了名为“铁蛋”的新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与上一代相比,CyberDog 2的外形更接近真狗。小米集团机器人实验室工程师邵元欣介绍,这款机器人主打交互陪伴,适合老人和小孩,“它能识别主人的手势和声音,能很好地完成主人下达的指令”。
事实上,关于机器人养老的讨论早已有之。早在2015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北京市的高科技企业发布了国内第一款可量产的大型服务机器人——优友,它也是继日本软银Pepper机器人之后,全球第二款可真正商用的机器人产品。优友身高1.28米,具有深度语音交互、人脸情绪识别、运动控制、自动避障等功能,可运用到导览、咨询、陪护等场合。
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按照这份规划,机器人在5年内将走入养老服务业。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在这之后,一批智能护理机器人进驻养老机构,宣告机器人养老从概念走向现实。2016年5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机构之一,他们引进由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设计的“阿铁”智能机器人。按照设想,“阿铁”具有智能看护、语音聊天、远程诊疗等功能。只不过,“上岗”仅两年左右,“阿铁”就被淘汰了。2018年,有媒体记者在对“阿铁”的服务情况进行回访时得知,由于跟护理员的工作流程衔接不是很紧密,“阿铁”平时仅限于提供一些娱乐功能。因为这个原因,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与“阿铁”的生产商也不再合作。
这样看来,尽管养老服务机器人的前景广阔,但从现实的应用情况来看,养老服务机器人的使用似乎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
“更像是一个玩具”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机器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产品的实用性也越来越高。
2018年,优必选科技开发了面向家庭的智慧康养陪护机器人——笑宝。这款具备舞蹈、运动、播放音乐戏曲、主动问候、闲谈聊天等功能的机器人,针对老年人精神需求设计。宁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白泽”能抱起、搬运老人和抱老人上厕所。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15个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研制助行、助浴、情感陪护等养老助残机器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养老助残机器人行业规模逐步扩大。最近这几年,一些主打聊天陪伴、日常看护的养老机器人,逐渐走进普通家庭。在北京的一些社区,机器人“小联”成为很多独居老人的“朋友”。家住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闫德早介绍,“小联”除了能播放歌曲、陪聊之外,还能通过语音指令,联系后台人员提供陪诊、取药、助浴、订餐等服务。在安徽滁州市凤凰社区,20多位独居老人用上了陪护机器人“小康”。除日常陪护外,它还能帮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实现远程就医等。
然而,这样的入户和落地,并非业内人士所预想的。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征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我的预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老人完成所有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去想去的地方,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有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直言,现在的养老机器人更像是一个玩具。
情感的交流仍是短板在业内研究人员看来,虽然部分养老机器人能为老年人提供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安防保护等服务,但它们表现出的更多是机器的特征,与家政机器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两年,有些企业虽提出了“陪护机器人”的概念,试图解决养老领域更为核心的精神照料问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情感的交流仍是养老机器人的一大短板。首先,部分机器人的结构形态多为智能护理床、智能座椅、床椅一体化设备等,尚未进化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人形机器人。此外,基于人脸识别、语音通话的陪护机器人,更多的则是起到信息传输、视频对话等基础交互功能,未能真正在医疗护理领域中起到实际作用。有业内人士表示,养老机器人想要成为“最懂你”的那个“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养老机器人也要过适老关那么,像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中老人与机器人的故事,将来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吗?
有业内专家提到,我国有超过4000万失能老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500万人,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养老机器人的前景广阔。然而,随着老人年龄增长与健康状况恶化,维护老人尊严将愈来愈具有挑战性,这一过程机器人往往难以胜任。比如,养老机构让养老机器人介入照护工作,客观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易导致老人产生被抛弃感。除了观念上的障碍,很多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玩不转”。养老机器人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过适老关,即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让更多老年人会用、敢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养老机器人虽受老年人青睐,但是仍面临着价格相对较高、难以普及等问题。因此,为了让养老机器人走进更多家庭,国内企业就必须设法降低养老机器人的价格,从而让更多老年人用得起养老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