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代言是什么心理明星代言就是一种洗脑把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点击:[3]人次
洗脑术需要以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出现,抓住人们心中最想要的东西或者最想见到的人,而名人效应,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一种洗脑术的表现形式。所谓名人效应是指名人的出现所引起的增强注意、强化效果、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即使你消费了两元去品尝一个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一个种冰糕,那也说明你已经被名人效应洗脑了。
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很多面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为了刺激消费,找名人做广告,再如为了号召大众参与慈善活动,找名人做慈善代言。我们会发现无论自己是否对此项商品或者广告感兴趣,只要是相关名人自己比较熟悉,都会比同类的信息要更加关注一点。其实这就是洗脑术的面目,只要我们内心受到名人效应的波动,那么就走入了被洗脑的领域。
最常见的名人效应就是明星代言,面对众多的商业竞争,采取明星代言的方式,是商家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之一。
2006年7月11日,刘翔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已封尘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刘翔是第一个在世界径赛中取得冠军的中国人,他在中国人心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冠军,而是一个英雄式的体育明星,即使是在中国销量一直领先的运动品牌“耐克”,也第一时间选择刘翔做代言。
耐克在中国的销量一直处于前列,但是也有阿迪达斯,乔丹,或者本土品牌李宁等竞争对手,很多人都明白,越是销量达到顶端越是难以突破。但是就在06年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时候,耐克公司果断决定签下刘翔做代言。之后我们会在众多的场合看到刘翔有意或者无意地为“耐克”保留镜头。然而不得不承认,自从刘翔代言,一直到08年刘翔因伤失利,耐克凭借刘翔确实在销售额上屡创新高。在耐克公司所公布的销售年度报表上,多次现场刘翔签字的耐克运动鞋,或者刘翔代言后的比赛所穿的新款运动装,销量都非常不错。而且不但是在中国,即使是其他国家,因为这个中国的跨栏飞人带来的利润,也非常可观。甚至众多人都不太了解这款鞋的特点,但是能准确地说出这是刘翔哪一次比赛穿的版型。
因此,即使是刘翔08年奥运会失利,耐克依旧打出“爱失败,才会迎来成功”的刘翔代言标语,再次赢得了为刘翔感到惋惜的体育迷对耐克的好感。
耐克的明星代言一直在进行,但是签约刘翔做代言人可谓是众多明星中的一大亮点,毕竟亚洲人在径赛中能有“世界第一”的成绩,可称得上是“百年难遇”,而这个亚洲人又生于在拥有庞大消费市场的中国。但是静下心想一下,从我们因为刘翔夺冠的兴奋开始,到对他抱有更大希望所以一直关注,再到留意一切与刘翔相关的信息,这一切都作为耐克潜意识使用的洗脑筹码,所以随着对刘翔的关注,“耐克”的影子也更多的印入脑海,直到越来越多的人要买体育用品时,下意识地走进了耐克专柜,这个洗脑术的面目才展露微笑看着洗脑的结果。
名人,不仅仅指明星,甚至不是明星的名人效应,要比明星带来的洗脑效果更加显著和彻底。原因是人们往往把名人效应和影视,体育,音乐等领域联系起来,其实政界和学术界带来的名人效应,对于相关人群的洗脑术效果更加深远。例如某位总理的故居作为参观地点,每天的人流量甚至比明星演唱会更多,或者巴菲特如果参加一本投资书的签售会,不管这本书写的怎么样,相信当天的销量一定会打破纪录。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两位化学家。
第一位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淡淡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第二位化学家说最近研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能够代替氯化钠(盐的主要构成),味道除了咸以外,还有淡淡的清香。然后他把白色粉末放进十个水杯,然后让是个同学上来尝一尝,有五个同学说有点咸,有三个说有清香,只有两个人说没有味道。其实这第二个“化学家”是聘请来的魔术师,水还是蒸馏水,魔术师用独特的手法,什么也没有往杯子里放。
这个实验,充分解开了“洗脑术的面目”,开始告知学生们是“举世闻名的化学家”,就是制造一种学术上的名人应,也就已经开始为洗脑铺路了。每一个学生脑海中充斥着:这么大的化学家,肯定不会说谎,而且敢来学校给我们展示的化学成果,一定是经过多次成功实验的,所以对名人的信服,很容易产生盲从现象,从而轻易地接受“化学家”的暗示。这种名人的效应,就是洗脑术的真实面目。
在这里让大家了解“名人效应”是洗脑术的一种形式,是为了帮助人们正视这种效应,让人们能够理性的对待在名人效应的洗脑。不必再因为喜欢某一个明星,不顾自己是否需要而无节制地购买其代言的商品,如此就不会在扔掉这些物品时而后悔;同时,也不会因为崇尚哪一个成功人士,盲目听信其言论而丢失了自己原本的信念,就不会在失败时因为迷失而后悔。名人效应,只是一种洗脑术的面目,不应该成为指导人行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