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农民互联网

明星带双梅红白双古梅笑迎客元旦后将盛开千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点击:[4]人次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卜算子 · 咏梅》,在严寒的冬天梅花傲霜斗雪,迎风开放,即使春天来到,她也依然在丛中笑。这首词借梅花完美地表达了一代伟人的胸怀气魄和浪漫主义的斗争精神。今天正好是伟人诞辰125周年,借此缅怀伟大领袖。

想起这首词一是因为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二是老张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正好和梅花有关。前两期老张为大家分享了福州的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来龙去脉,以及皇帝洞景区和寿山石古矿洞的历史和美景,本期为大家推荐位于寿山国家矿山公园核心的一处历史古迹。

这是一座千年古刹,名叫林阳禅寺,也叫林阳寺,曾经叫林阳院,是福州五大禅宗寺院之一,开山祖师是福州高僧志端禅师,他于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初创寺院。古寺建在福州寿山乡北峰山区的瑞峰山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距离福州市二十公里,离皇帝洞景区四十五公里。林阳寺始建于唐长兴二年,即公元931年,当时叫林阳院。元末明初因战乱毁坏,明万历四十年重建,改为寺院。

现存林阳寺主要建筑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是鼓山涌泉寺的住持古月禅师募集资金主持重建,寺名正式改为林阳寺。寺院整体布局和建筑也是仿涌泉寺,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左右分别是钟楼和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王殿,旁边依次建禅堂、古月塔院、大悲楼、僧室、客厅等二十多个殿堂。

古寺建筑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千年古树环绕,天王殿大门横匾的“林阳禅寺”四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书。大雄宝殿殿前匾额上的“大雄宝殿”为清代名臣陈宝琛所题。殿内还珍藏有弘一法师题写的“证无上法”墨宝。古月塔院内是寺院的重建者古月法师的灵骨塔。

林阳寺西侧有一座石构单层圆形藏骨塔,是南朝陈永定四年建造,塔身刻有“隐山永定辛巳四月小师行津等立”十四字楷书,这十四个字记载的时间大概是公元560年,也就是林阳寺最早建寺的时间。寺内还有三座供奉有佛舍利的古塔,分别是隐山塔、和尚塔和报恩塔。

寺内钟楼悬挂一口两人才能合抱的大钟,重达六百公斤,为清康熙五年铸造,大钟上铸有“林阳禅寺”四字。古寺的核心是位于寺内地势最高处的法堂,法堂内珍藏有清雍正年间所印的千册佛经以及古月禅师弟子迎请的大藏经。法堂就是老张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重点了。

法堂的院子里有两株三百多年的古梅,一株是红梅,另一株是白梅,每年梅花盛开的冬季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赏梅。这两株红白双梅已经成了林阳寺的“超级明星”,很多人就是为了她们而来。见人们如此喜爱梅花,后来的林阳寺住持修达法师就带领僧人在寺内遍植梅花,如今的林阳寺已经是一座梅园了,共有梅花五百多株,红、白、粉、黄各色梅花应有尽有。

梅花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古代的文人墨客,从诗词歌赋到书画艺术,对梅花的赞美随处可见,梅花代表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于严寒中竞相开放,独天下而春,傲立风雪,是人们立志奋发的精神源泉。因此梅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誉为“四君子”,更是中国四大名花之首,所有的荣誉集于梅一身。

梅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栽培历史,古代最开始将梅子作为调味品使用,也曾作为果梅,安阳殷墟的商代铜鼎中就曾发现梅核。而观赏梅花则始于西汉,当时是作为皇家园林中的绿化植物,供贵族欣赏。画竹最厉害的清代芝麻官郑板桥最爱竹,他也爱梅,曾有诗“漫扫白云看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这两句诗刻在林阳寺的石柱上。

寒冬腊月即将到来,每年元旦过后就是林阳寺梅花的盛开季节,遍布古寺内外的五百棵梅和那两株三百年红白双古梅恭候大家前去观赏。千年古刹和三百年古梅相映成趣,想想那样的画面都是浪漫、唯美的,意境悠远...... 你还在等什么呢?福州皇帝洞、林阳禅寺,出发吧!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历史文化研究者,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我,共同交流,不吝赐教!

砖瓦世界

中国宽带期刊官网

炎黄地理官网

大观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