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气动阀

秋季养生需知“四防”之事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6日    点击:[25]人次

秋季养生需知“四防”之事

小心秋天容易伤肺

中医学认为,秋季对应的是肺,要注意养肺。肺主气,司呼吸,是相傅之官,主宣发与肃降,喜润不喜燥,因此,要注意润肺养阴。肺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人们易于悲伤,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不要悲伤肺。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这时天气已凉,百草凋零,人体应使意志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天肃杀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秋气与肺紧密相关,要让身体与秋天的气候相适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就要调理养肺,适应秋天干燥的气候。

秋季,是养生的关键时刻。若不注意秋季养生,损伤了肺气,冬天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就找上门了;还会使人体免疫力减弱,不适应冬天的寒冷而生病。

燥是秋天的主气,秋天的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湿润,常常出现干燥气候,使人易患秋燥病。

燥易伤肺,肺失津润,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气急鼻燥、唇干口渴等肺燥的症候。肺外合皮毛,如果肺失去了滋润,它能影响的外部器官皮毛,也同样出现干燥症状,如皮肤干涩、毛发枯燥、大便干结等。

因此,在秋季应保持一定的湿度。饮食方面,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食品为主。秋不食肺,秋天肺气偏旺,不宜再补。

总之,秋季要注意滋阴,润肺,润燥,怡情。

秋季养生有“四防”

(1)防秋燥

秋风起,容易出现干燥,中医称为燥邪。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怎么来养阴防燥呢?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秋天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还会有很多,特别是初秋,如八月份,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