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唯美家装修怎么样活起来也火起来66岁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点击:[0]人次
新华社合肥4月15日电(记者刘美子 曹嘉玥)三个月前,安徽省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决定把戏台子搭进直播间时,想的只是“活下去”,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有着66年历史的老剧团会在这里“逆袭”。
从火速“圈粉”到实力“出圈”,这位66岁的“新晋主播”仅用短短三个月,就收获观众60多万人,累计获赞300余万次。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的抖音直播截图。(怀宁县黄梅戏剧团供图)
每当音韵婉转的黄梅曲调响起,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的抖音直播间总能掀起一波高潮。
今年初以来,几乎每晚七点半,剧团都会准时上线直播。从《女驸马》唱到《海滩别》,经典唱段、新创曲目一应俱全。
“九月里来九重阳,重阳美酒菊花黄……”剧团“00后”演员方笑笑正在表演黄梅戏经典曲目《孟姜女十二月调》。优美的指花,地道的唱腔,眼波流转间,将孟姜女哭长城演绎得淋漓尽致。
“终于等到《十二月调》,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看,哭得稀里哗啦”“我一个‘00后’居然爱上了黄梅戏”……屏幕上,网友好评如潮。
“大家点播的剧目我们都尽量满足”“年轻人把传统戏曲唱给年轻人听,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屏幕前,演员们互动热烈。
眼前的一幕,让在一旁统筹调度的团长刘丽华感到振奋。
4月13日,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演员王镜磊(右)和方笑笑(左)在为直播做准备。(怀宁县黄梅戏剧团供图)
从艺30年,对刘丽华来说,无论是乡间村口、礼堂戏院,还是线上直播,每一次艰难中求变,都为了守好这方寸戏台。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与大多数传统戏曲一样,近年来面临传承困境。1991年,刘丽华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怀宁县黄梅戏剧团,2010年起担任剧团团长。
县级剧团本身市场空间小,2010年改制转企后,营收压力大,演员青黄不接,发展举步维艰,一些人逐渐转行离开。
在去留彷徨、日渐式微间,如何把剧团“救活”,保护传统戏曲实现传承发展?十多年来,刘丽华一直在尝试革新。她想尽办法吸纳优秀的年轻演员,带领剧团编排原创剧目,承担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服务。近年来,剧团发展至40人,“90后”“00后”演员成为主力,市场逐渐被跑“活”。
1月30日,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们正在直播。(怀宁县黄梅戏剧团供图)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剧团演出机会大大减少,营收再度陷入困境。这期间,一些演员尝试个人在网上直播,获得不错的反响,这也启发了刘丽华。
既然把年轻人招进来,就要让他们有戏唱,既然他们敢创新,那就给他们搭台子。刘丽华决定把戏台子搬进直播间。
说干就干!组织直播团队,购买直播设备,群策群力构思直播内容,刘丽华腾出自己的办公室布置成直播间。
2022年1月,剧团正式开始直播。2月中旬,剧团拍摄的《扮皇帝》短视频一下子火了,两天之内粉丝数从2万人涨到了20万人。
第一次直播时,“95后”演员谢慧慧紧张到说话“嘴瓢”,现在她已经可以又主持又唱戏,一播就是3个小时。
“很多粉丝每晚来就是为了听一听乡音。一个身在国外的粉丝说,她和我们有13个小时时差,但特别爱看我们的直播。看到这些留言,我觉得自己和天南海北的观众距离特别近。”谢慧慧说。
直播出圈让剧团收获了一批新观众,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出邀约,增加了直播打赏的收入渠道,也让年轻演员有了不断创新的动力。
为了提升观感,他们准备拿出部分收入添置设备,尝试到户外搭建直播场景,将优美的黄梅戏融于山水间。
“我们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既要传承发扬,也要敢于因时而变,通过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演员王镜磊对于传统戏曲的未来充满希望。
抖音公布的《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传统文化类内容在抖音上的传播已成规模,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覆盖率已达99.42%。
“从线下剧场走向线上舞台,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以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并且有更多机会与观众融合、交流、碰撞。”刘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