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皱叶丁香

顾好家装修公司怎样交了5亿学费还没下定决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点击:[0]人次

国庆期间和很多家装圈的朋友聊天,当年的创业公司现在能叫上来名的已经屈指可数,互联网家装这一场经典的狂热泡沫已经褪去,这些年反倒是家居建材企业盯上了这块“肉”。

上次饭圈的W又提了他的观点,还没有一家真正干成,大概率是老板的决心和意志不够。

W这次说了一个新的消息,顾家集团旗下家装项目「顾好家」总经理左汉荣已离职,任期不到5个月,顾好家现处于缺少操盘手阶段,其业务目前主要由顾家集团联席总裁徐刚主要负责,徐刚原是吉利汽车CEO,没有多少行业经验。

*左汉荣曾是福建博若森创始人,博若森于2015年被齐家网收购。

新业务 · 顾好家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顾好家是今年6月1日刚成立的公司,主要是依托顾家家居资源和产品,形成 “硬基装的配套+定制木作+软装家具”的全屋整装套餐。

左汉荣离职前,8月顾江生在北京考察时表示将大举进军全屋整装,想要通过顾好家来实现集团的第二成长曲线。树懒生活Fine(ID:huamian224)了解到,顾好家最初布局设想是以北京、福州为试点,然后去覆盖全国多个城市,但由于职业经理人岗位的空缺,这个项目估计会处于摇摆状态。

W认为,左汉荣其实是个不错的操盘手,离职的原因可能是看不到顾家的决心,也看不到前途。顾家不愿意多投入,成立前后并没投多少钱进来。并非是顾家「小气」,此前投资「实创」的前车之鉴,还没有缓过神来,五个多亿打了水漂,导致现在走的每一步都略微谨慎许多。

关于顾家投资实创一事,行业里也备受争议,顾家多次在关键时刻出手相救,从2017年开始就打钱,据说去年还给了7500万,前前后后合起来投资了五个多亿,但是结果可以说是非常的不理想。

今年4月9日,孙威在朋友圈发布离任告别信,正式告别实创,并感谢顾家集团五个多亿的投资,虽然依旧未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封信的发出,证明了顾家投资的失败,也成了顾家布局家装业务的分界点。

孙威离职之后,行业也看到了「顾好家」的正式亮相。

尽管顾家家居已经成为百亿级的企业,在软体家具领域也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但家装业务于其依然是一个陌生业务,即便是交过几个亿的学费,目前仍然没有探索出一条真正跑通的路径。

第二增长曲线

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企业不在少数。

沿着顾家做装修这件事,引发了行业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家居建材企业做家装服务的机会在哪里。

大概从2017年开始,大批家居建材企业完成IPO,借力资本这些品牌在扩充品类,发力定制之余,将「整装」变为新的战略布局方向之一,彼时「整装」也是行业舆论话题风口。

上市前,这些家居建材公司只需要用业绩来打造行业龙头地位,而上市后面对的是稳增长压力,尽管业绩是好看的,但是增长率一旦出现滞缓,资本市场同样不会为此买单。

我们复盘了2017-2019年多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发现,不仅仅是顾家,包括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17年,头部企业的营收增速超过35%,而到了2019年,已经有几家企业增速下滑至个位数。整个大环境的不好,让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迫在眉睫。

家居建材品牌年营业收入增长率

尚品宅配与欧派家居在整装的布局要早于顾家。尚品宅配做整装可以说是行业里最看好的一家,解决了最难的定制问题,做整装应该相对轻松。

从2017年11月开始,至今年6月,HOMKOO整装云已经拥有3000家会员单位,也在广州、佛山、成都、南京开设自营整装。2019年整装做了4.3个亿,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只完成1.56亿人民币的收入。

虽然会员单位数量上来了,但复购率低、黏性差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整装的毛利不高,半年每个会员单位给尚品宅配创造5万元的渠道收入,显然不算成功。

欧派家居情况稍微好一些,在尝试多种模式后不断调整,现在共拥有整装大家居加盟商293 家,开设门店334家。欧派董事长姚良松近日表示,整装终于有比零售更好的产品。看起来,这是一个乐观的信号,可以期待今年的财报数据。

除了欧派家居、尚品宅配之外,大自然家居、索菲亚、金牌厨柜,以及前面提到的顾家都在发力整装模式,之前的文章都做过不少分析,虽然各自的打法存在差异,布局时间上有早有晚。但是相同的是,大家都想来吃家装这块蛋糕,各家前后都探索了3年时间,为此交了巨额的学费,遗憾的是,还没有哪一家真正跑通。

为什么大家都没跑通?

「树懒生活Fine」访谈了三位深耕行业多年的从业者,尝试从企业外部视角去发现其中的问题。

马波(化名)在交流时谈到,对于家居企业而言,真正理解装修服务,可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另外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老板的决心和意愿”,愿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持续投入,并愿意授权给真正懂行的职业经理人。

家居企业转型整装是有机会的,但也存在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的定位普遍不清晰,都想用轻的方式(加盟商或会员制)去吃掉这块蛋糕,各有各的想法,力不往一处使,彼此之间的黏性必然就会特别差;

另一方面,大家(家居建材企业)都想去影响头部的装修公司,看起来是强强联合,其实一方很难服从另一方,为什么不去换一种思路去影响年产值2000万的装修公司,这样的公司和人满大街都是,但想拉拢年产值1个亿的公司就很难,拉着腰部企业一起做大做强,把管理过程做好,也许是有机会创造业绩的;

还有,大家也要想清楚,当下的竞争环境,对于装修公司而言,什么是利润点?硬装大概率不是,因为竞争已经白热化,很难挣到钱。未来,软装和定制才是装修公司应该谋求利润的地方,大家要清楚自己的盈利模式。

李峰(化名)在家装公司长期负责营销管理业务,他看待这类现象更为现实,家居建材企业做家装(含供应链),还需要探索很长时间,尤其是想围绕中小装企切入供应链这个事,难度更大,因为对中小家装老板来说,第一核心要务是获客,大家都不缺“货”的供给,渠道太多了,甚至是过剩的,仅在这个事情的“赋能”并不产生什么价值。

一位家装行业从业多年的创始人张强(化名)认为,很多家居建材类的公司对装修行业严重低估,恰恰又对自己的能力高估了,总觉得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就一定能搞定这门生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家装做不大”(指规模化)。

行业现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选手前仆后继,就像路边开餐馆的,你倒闭了,我盘下来继续干餐饮,你没干成,那是你手艺不行,内心不服气。家装、整装供应链也是一样的道理,看机会一直存在,逻辑上是通的,事情总归有人来做,忍不住要自己上场试试,但是还看不到有人真正能做成的。

做家装或整装供应链,过去几年,专业选手没有一个做好的,几乎全部淘汰下场,家居建材企业其实是更业余的选手,成功概率只会更低。品类之间的跨度会非常大,做产品和做整装服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盘根错节,多边贸易,很复杂,真正想要玩供应链,必须要有几个亿的大投入,没有几个亿是干不成的,现在市面上很多选手就是做点小生意,很多老板做的事情,自己都不相信。

但是,对于有一定体量的家居建材企业来说,面对行业形势的变化,又不能坐以待毙,肯定要折腾,其实内心很矛盾,不知道这该不该干,是不是个伪命题,自己心里也没底。

聊到最后,家居建材做家装的答案也就更加清晰了。现阶段,每家公司都按照自己的资源优势跑通了运营的逻辑,但仅此而已,实际做业务的时候,依然有很多问题出现。

这个市场蛋糕太大,在企业没跑出来前,好像每个赛道都充满了机会,希望勇气之余,企业们带着对这个行业的敬畏,等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

通信电源技术网站

通讯世界版面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经济管理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