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新闻搜索

酥菜店起名酥锅百家百味的年夜饭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耿雪 通讯员 李福源

视频加载中...

在博山人“忙年”的菜单中,做一锅色味俱佳、鲜咸可口的酥锅必不可少。如今,2024春节淄博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的开展,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到博山来品尝这一特有的菜肴,感受源自博山的浓浓年味儿和博山老味道。

博山美食闻名于世,在众多博山菜品中,酥锅以其食材丰富、味道独特,成为博山人最不可或缺的一道“年下菜”。 博山人对于酥锅,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情感,好像没有酥锅就不是过年,正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酥锅的原料可以根据情况任意搭配,所以也有“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之说。

说起酥锅的来源,在博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初,颜神(今博山)有位姓苏的妇女,聪明能干,既能赋诗工画,又会理对治家,尤擅长家庭烹饪,人们都称她为“苏小妹”。有次她家请客,主人事先买好了鸡、鸭、鱼、肉、海带、白菜等,让她提前准备免得临时慌手脚。但她却不慌不忙,直到晚上才动手加工。她用一只大砂锅,先在锅底上铺上一层猪肋条,然后将鱼、肉、菜等分别一层层排到锅沿,然后又用白菜帮子像摺子一样沿锅沿围成一圈,再将各种菜如前一层层排上,约半尺多高,用绳将菜帮扎牢,最后加上酱油、盐、醋、白糖、黄酒、葱、姜等调料,先用急火煮得落实,再用慢火㸆汤,汤多时撇出备用,汤少时再续汤,约五六小时,汤尽菜烂放香,用筷子一插到底即为熟透,冷却后即可食用。有的混合装盘,有的把鱼肉等分别装盘,菜味香酥可口,肥而不腻,酸甜适度,老少咸宜。由于这菜是苏小妹做的,当时起名叫“苏锅”,后来因苏、酥同音,又加菜肴本身酥烂,便改称为“酥锅”了。

此说虽流传甚广,但并不属实。其实,酥锅的产生和盛行是与博山煤炭、陶瓷、琉璃三大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博山陶琉业发达,生产陶瓷、琉璃的窑炉遍布城乡,炉业工人因用火方便,时常用瓦罐盛放各类菜品,置于炉口烟道或周围,利用炉火的温度将菜慢慢煨熟,此法既节约成本,又节省时间,很受炉工欢迎。后有商家发现用此法煨出的菜品既保留了菜的鲜香,又可最大程度保留了菜的营养,遂研制出瓦罐肉、瓦罐鸡等菜品,博山酥锅就是在这一方法上延伸出并加以改良的菜品。

酥锅原自京、津传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初传入博山时,其名不彰,有大户人家厨师,在为主家做完年下菜后,为避免浪费食材,把制作过程的剩料临时放到一旁,待菜单的菜品制作完毕,将各种剩料放进一个大砂锅,加入自己调好的料汁慢慢烹制。待锅内沸腾,香气四溢,主人一家都被香气吸引,好奇地围拢过来,争相品尝,并大加赞赏,于是该菜品不胫而走,不长时间即妇孺皆知。由于锅里的鱼刺、骨头都被烹制酥烂,博山人就取其名为酥鱼锅,后简称酥锅。

博山酥锅的做法是将带皮五花肉、鸡、腱子肉等,切寸半;猪蹄劈开后入凉水锅内,汆出血水捞出;鱼切段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发好的海带切寸段;藕切成厚片;大白菜心切寸段,菜帮不切;把大葱切大段,姜切片。用博山特产大砂锅一口,把猪大骨或者竹编的小网铺在底层防止粘锅,然后把备好的各种原料分层装入锅内,首先放藕,再放海带、白菜,然后是鱼肉,每一层原料放些葱姜。以此类推,装至锅沿二寸时,用大白菜帮沿锅沿依次摆开,使锅加高,继续装入原料,最后可使原料高于锅沿达半尺之多。把盐、白糖、料酒、醋、汁汤调和成汁加入锅内,把白菜叶合拢,用大盘压住,急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烧至肉鱼骨刺酥烂为止。做酥锅用博山特有的炭火炉,慢慢熬制8至12小时左右。其间锅中的汤不要沸出,可从侧面把汤舀出,从顶端再加入。待锅中原料渐渐下沉至锅沿以下,顶部白菜帮变色,即可食用。

酥锅是博山人最爱吃的一道冬季时令菜,熟后味道十分鲜美,肉中有青菜的清香,菜中糅合了肉的鲜美,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是食料营养的经典美食。

酥锅,没有俏丽的外形,没有夺目的色泽,却以其深藏不露的魅力征服了博山人的味蕾,成为一道百年不衰的美味佳肴。

老字号品牌营销

全国流通经济期刊

餐饮世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