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杨子俊泸州民国时期电影放映及影院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喜欢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世界电影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诞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电影是一门综合的全新的视觉艺术,它不仅可以真实地记录生活,还原历史;更可以凝固时光留住永恒!电影带给人们的远远不止感官上的娱乐满足,它还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和开阔眼界的一个全新的知识窗口。
中国播放电影的时间正好在世界电影诞生的55年后的1896年8月11日,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泸州电影放映的故事,它开始于民国6年(1917)。一商人从重庆购回手摇无声电影放映机返泸时,夜宿泸县立石镇,应当地群众的要求,当晚在立石街上挂幕放映了一场无声电影。很有意思的事情,居然不是在今天的泸州市区,这个商人是谁笔者已经无重考证,这个人可以算是泸州电影之父,而泸县立石镇的居民,真是很幸福的一群人,他们是泸州电影的一批观众了。
以后至民国21年(198)的十多年间,当时还属于泸县城内先后在(现在泸州市区)纪念标、三牌坊、澄溪口、蓝田坝等地出现了一些临时电影放映场所,均属于手摇式放映机,电影票用竹片制成。其间的民国19年(1930),城区建成私营明星电影院。民国26年(1937),纸制电影票代替了竹片电影票;民国27年(1938),以放映电影为主的前程大戏院建成。民国31年(1942)10月,前程大戏院首次放映有声电形美国故事片《如此天皇》,连续放映一周,盛况空前。民国34年(1945)冬,已停办的前程大戏院由原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郑用之等接管,更名为胜利电影院。
同年,泸声电影院在城区韩家坳建成。次年,已停办的胜利电影院更名为泸光电影院,继续开展电影放映活动。民国37年(1948),泸声、泸光电影院分别更名为国华、大华电影院,并成立“大国华总管理处”,负责对两影院的统一管理,这是泸州地区首次出现的电影事业管理机构的雏形国华、大华两影院的电影放映业务一直开展、持续到解放前夕。
新中国成立以前,泸县辖管10个乡。从1917年泸县一商人在立石街上挂幕放映泸州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电影开始,泸州很多有钱人看准了这一商机纷纷投入电影院投资事业。1930年、泸县城内张文清、兰和尚等人在城区大北门处利用一简陋房屋开办电影院,取名“明星电影院”,由张文清任形院经理,放映无声电影,因受军阀欺压,流氓捣乱而停办。1938年,刘姓建筑工程师将原“明星电形院”接收更名“新中国电影院”,继续开展放映无声电影活动。1940年“新中国电影院”因同样受军阀流氓捣乱而停止放映活动。后原国民党师长余吉堂的侄子余顺天,曾留学比利时,土木立程师,在城区学坝上(即现五金交电公司维修服务中心)、成立泸县新记前程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办”前程大戏院”并通过余师长的关系,由省银行经理李全丰担任戏院董事,余顺夫任经理,前程大戏院主要是放电影,其次是演戏,1942年10月戏院将原使用的无声电影放映机改装为有声电影放映机,在城区第一次放映有声电影美国故事片《如此天皇》该片在戏院内连续放映一个星期,在全城造成巨大的轰动。
随后国产有声黑白影片数量逐浙增多,影片内容以武打片为主如《荒江女侠》《太湖女侠》《火统红莲寺》《大闹天空》《八仙过海》等;抗日战争时期映出的还有《夜半歌声》《马路天使》、《大路歌》《十字街头》等片。
蓝田飞机场建成后,美国空军进泸县,美国和印度形片开始输入城内放映,由于影片故事情节较紧凑,更能吸引观众。一部影片可放映1个多小时,电影放映活动基本上能正常进行。
1944年6用,因城区公司电压器自行触电烧毁,以致南城停电,该院被迫暂停数日,在停止放映电影期间,国民党驻泸部队派兵数人前往该院侦查驻营地点,即见院址宽敞,颇可驻兵,准备将该院作驻军营地,在此期间,戏院已自行购置安装了发电机,积极准备恢复放映。为制止驻兵,前程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余顺天,书面请愿泸县县政府要求制止戏院驻兵,以免影响电影放映。泸县县政府接到该院呈文后出面制止,并于5月17日书面传呈国民党驻泸警备司令部,要求停止在该院驻兵。经泸县政府出面交涉,前程大戏院恢复了电影放映活动。由此,前程大戏院与国民党驻泸军队产生了矛盾。
1945年,该院在放映电影时,与国民党驻泸第五伤兵疗养院伤兵发生纠纷,受到欺压,院内设施经常遭到破坏,后因疗养院伤兵在戏院与国军203师发生冲突,将戏院内设备全部砸烂,戏院被迫停办。1945年冬,原中国制片厂厂长郑用之,剧务科科长潘自安,因制片厂垮台,来泸将已停办的“前程大戏院”接收后更名为”胜利电影院”重新恢复放映活动。
由潘自安任电影院经理,郑用之任董事长1946年该院因无后台,不到一年就停止了放映活动。
1945年,泸县稽查处长周迅予的内弟杨志俊、在韩家坳(后日杂公司大楼对面)开辟“泸声电影院”。1946年又将停办的“胜利电影院”折价接收,更名为“泸光电影院”杨志俊任两院经理。1948年周迅予调离,电影院失去保镖,被水上警察纠集一伙亡命之徒,砸烂影院设备,打伤影院工作人员而被迫停办。
1945年3月,泸县县政府根据国民政府1948年7月28日修正公布的《电影检査法》第六条至十二条之精神,发布了《关于按期呈送放映片剧情以便审核的训令》该训令规定:放映影片须3日前将剧情送县政府审核,经许可后始得放映。各影院都必须按时呈送。自训令发布后,各影院先后书面向县政府呈送审查的影片有:《恭落发财》、《红花瓶》、《魂断蓝桥》、《玉碎珠圆》、《苏武牧羊》、《醇仁贵美柳迎春》、《女同学》、《小人国》、《号角齐鸣》、《有口难言》、《糊涂英雄》、《桃花宫》、《13号怪屋》《青春世界》、《小红伶》、《双枪将》、《泰山约寻子》、《影城乐府》、《乱世情鸳》《月落鸟呼霜满天》、《战鼓情花》、《雪地惊天》等中外故事片内容简要。
1947年7月19日,经泸县议会大会讨论后通知,县长签发执行,泸县开征附加娱乐场所票费,全县影剧院和各娱乐场所每票征收100元附加费,以用于基础建设。
1948年,原“泸光”、“泸声”电影院经理杨子俊把两影院折价转让给叶先淳、周进成经营。叶周接收两院后将“泸光电影院”更名为“大华电影院”,“泸声电影院”更名为“国华电影院”。成立了“大国华总管处”,负责对两院的统一管理,叶先淳任管理处经理。叶先淳原系重庆“国泰电影院”的放映学徒,有较好的放映技术,加之当时七区专员公署专员陈离的私人秘书唐均明的夫人夏温珍在大国华总管理处任会计,因而使电影院有了靠山得以维持经营到1949年解放前夕。
后叶先淳离开泸县,委托原“大国华总管处”黄金代理经理职务,负责对两院的经营管理。在此期间,放映影院影片主要来源于重庆,上映影片有《九死一生》、《文天祥》、《清宫秘史》、《清和薄命》等片,每张票价为一个银毫(折价2角)、直至解放初期,仍有“新华”、“大华”两家形院从事电形放映活动,第三节解放后电影发行放映机构。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泸州电影发行放映事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泸州的电影发行放映事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支拥有六个市、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各类放映人员1,000余人的电影发行放映队伍。那又是新的一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