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凸轮开关

陶笛乐团起名援藏心声李俊爱在高原心曲飞扬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我是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李俊,现任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音体美组学科组长。

或许命中注定我与神圣的西藏有一场人生际遇,亦或许我的教育生涯中注定我与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有一段不解之缘;当初选择做教师这份职业的一份初心驱使着我做下了最终的决定,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后,在家人和学校的支持下,进行前期的体检、培训,由此我便成为了第九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中的一员。去年的8月1日是正式出发的日子,带着内心的激动和向往,踏上这次远赴西藏之行的征途。临行前一天的晚餐上,家人像往常一样吃着饭,什么离别的话题都没有说,看着坐在旁边依然天真烂漫的女儿的样子,突然间觉得我每天的陪伴从明天开始就要缺位较长一段时间了,莫名之中感觉有点难受、惆怅,更多的觉得是对她的亏欠,不能看着她在我面前一点一点慢慢长高……

开展教研组活动

8月2日8:32准时降落在日喀则和平机场,一下飞机就碰到日喀则地区的雨季,那一刻,自己内心的担忧也烟消云散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源于组织对我们的关心和慰问,经过简单且不失隆重的欢迎仪式后乘车前往目的地--组团式援藏教师公寓,三年的援藏生活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西藏有着奔跑的藏羚羊、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雄伟的布达拉宫……我也跟大家一样,但更多的是忐忑与不安……因为,听到的、了解到的是西藏地区是属于高海拔、高寒、缺氧的地区对身体是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的,乃至是生命的禁区。心里想着那里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进藏后克服了缺氧、干燥、低气压的高原气候,先后进行了各类培训、健康知识讲座、应急救护培训等。制定三年工作计划和调研报告及学生音乐课堂学习调查问卷。任教的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总人数近2000多名学生,我的任务是音乐教学及教研组长工作指导,因为扩招原因没有音乐专用教室,在原来做音乐教室的教室里有一台钢琴,但已经多年没有调律了,音准极其不准,教研组是音体美组合在一起的体艺中心,开教研组会议也在一起,学校安排我与一位年轻音乐老师结对,互相切磋,教学相长,兼任音乐学科组长,帮助他们定期开展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工作,与他们相处融洽。我任教七年级和八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一周12节课,这里是六天工作制,周一到周六都是有课的,学生能听懂普通话,记得开始用藏语说上下课“咯布参错”(上课)“咯布参迟”(下课),他们哄堂大笑。藏族的学生很朴实、很听话,课堂上很安静,对老师也很有礼貌,他们也很热情、害羞、腼腆,让他们表演节目会感到很不好意思,我也是秉承了原来学校的“赏识激励、闪亮生命”的理念,每次上课前都会进行一个“每周一星”的活动,让他们用校训喊口号“敬事而信、博学于文,每周一星,我最闪亮”。每次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慢慢的这个课前小互动也深受他们欢迎、喜爱。

教学生吹奏陶笛

在大家眼里可能觉得藏族的学生应该都是能歌善舞的,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他们很胆怯,不敢表现自己,叫他们唱歌或跳舞就会要么低着头不说话,要么用手挠着脑袋,红着脸感到很抱歉的样子,让你不忍说他,他们在艺考方面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为此,我便用自己了解到的藏族的一些著名歌唱家、歌手的故事来鼓励、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有才艺的孩子最终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脚下的路。

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示范唱歌,唱几句后就觉得胸闷气短,头顶感觉嗡嗡作响,我知道这是严重缺氧的缘故,后来吹陶笛时也是如此,于是就采用小声哼唱,以此来克服大脑缺氧的这种状态,慢慢的也就适应了这种唱歌缺氧的状态。另外工作队要求每个老师开设社团课,我开设了自己比较擅长的陶笛,取名格桑陶笛社团,学生积极性很高。

到了这所学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藏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大批的学生捧着各科书籍,或是坐着、或是走着,绿茵内,道路边,学子身影随处见,学习氛围很好;他们的勤奋好学为美丽的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每周六或周日会去福利院进行帮教活动,开设趣味课程、大手牵小手帮教、组织文体活动等途径,丰富福利院孤残儿童的业余生活,让他们收获知识、快乐和自信。

公开课上展示吹奏《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片段

教育援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一项让我无比憧憬、崇拜的事业!敬佩前几批援藏兄弟们的那种勇气、责任与担当;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后悔我当初所做的这个决定,因为经过这快一年的援藏工作后,我深深地知道可能我不能延长我生命的长度,但让我逐渐拓宽了人生的宽度,而且拔高了思想的高度,也增长了见识。

“何时可见真本性,高原风雪弥漫处”。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生的财富;雪域高原让我心灵净化、受益终身,人生因援藏而精彩。在此,我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唯有的是土家汉子的歌声,用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继续述说着对雪域高原的爱恋。

■策划 张晋洲 王虹

■音频制作 胡明子

中文信息杂志社

市场周刊期刊

四川水泥编辑部

物流时代周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