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新房装修团队2023上游面孔丨五常嘎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点击:[1]人次
连续多场大雪让黑龙江省五常市披上了一层银装,黑龙江五常市常堡村新立屯村民刘秀的家是另一番温馨的画面。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了解到,今年夏秋季节,五常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居民们目睹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吞噬。灾害过后,当地迅速开始灾后恢复重建,高标准快节奏推进因灾损毁住房的修缮重建工作。到入冬前,受灾群众已陆续搬进重建的暖屋子。这不仅仅是重建家园,更是重建了受灾群众的生活信心和希望。
五常市常堡乡常堡村新立屯距离五常市区约20公里,位于五常市的二级支流牤牛河流域沿岸地,常堡乡也是受灾较重的区域之一。
刘秀的新房位于新立屯东边第一家,明媚的阳光下,灰墙蓝瓦的新房显得格外抢眼,房子后面就是刘秀家的大棚。
回忆起当时洪灾的情形,刘秀仍心有余悸。“听说要来洪水,政府让我们撤离,我们开始没信,就觉得水再大还能把房子淹了?”刘秀回忆:“后来洪水来的时候,我站在坝上,眼看着洪水就像一面墙冲进屯子里,把庄稼、房屋全淹了。”
刘秀在屯子里生活了20多年,她的房子是一座有40年房龄的土房。在洪水中,这座房子被彻底冲垮。“门窗缝进水,墙壁被淹得变形下沉,房顶中间凹陷,北侧墙壁还被冲出个大豁口。”说起这些,刘秀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匆忙撤离时,刘秀和老伴只来得及把家中的收割机、插秧机运走。眼看着房屋被冲毁,刘秀和村民们心里都没了着落。
灾害过后,五常市迅速将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紧迫的民生工程,高标准快节奏推进因灾损毁住房的修缮重建工作。
新立屯是五常市较早开始重建工作的村屯。刘秀告诉记者,她家的房子就是重建的,“政府和专家来进行评估,认定我的房子需要进行重建,建新房政府出6万元。修建室内的卫生间,还额外给了4千元厕改补贴。乡里还给家家户户都建了统一的院墙……政府能帮咱的都想到了。”
盖房子时,刘秀和老伴天天来现场看,“工程队活干得又快又好,房子盖得嘎嘎痛快,嘎嘎板正。”
今年中秋节,刘秀又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对房屋进行装修。刘秀带着记者参观她的新家,“新房有86平方米呢,地面铺了电热管,电锅炉带着全屋地暖,光脚也热乎,温度我们自己控制,比楼房的集中供暖还方便。”“3米宽的大窗户特别敞亮,阳光能铺满整个地面,做了3层玻璃。”刘秀滔滔不绝地细数着新房的好处,热情地介绍屋里每个角落。
小卧室建了大火炕,既能做饭又能取暖,客厅的地炕铺的电热板,“温暖过冬不成问题。”刘秀说。
刘秀表示,与老伴二人已年近古稀,这辈子没想到还能住上这样的大房子,“现在又有家了,生活也有盼头了,我们嘎嘎知足,嘎嘎高兴!”
在这栋新建的房子里,刘秀一家也开启了新的生活。刘秀走到地热调温器前,将室内温度调至25摄氏度,“装了电地热,我们再也不烧炉子、掏煤灰了。晚上打开电锅炉才两毛多钱一度电,再也不用过费心费力点火掏灰的日子,还减少了火灾隐患。”不止如此,刘秀还用上了智能电器,“油烟机还会说话呢。”
入冬前,刚刚搬进新家,刘秀就开始为过冬做准备。11月初,刘秀家囤了几百斤的大白菜,一部分留着过冬吃,另一部分则是腌制成酸菜、泡菜。刘秀和老伴在大棚内挖了一个深坑,作为菜窖使用,白菜土豆等菜放入菜窖中,再盖上一层棉被,预防极寒天气时冻坏白菜。“这些菜可以吃到明年开春。”刘秀说。
在东北,自己动手腌酸菜是入冬前必不可少的生活环节。刘秀今年腌了两缸大白菜,“腌一个月左右,酸菜就可以吃了。”冰天雪地、数九寒天,来一碗浓浓的酸菜汤,不仅温暖了胃,更通透了全身。
虽然遭受洪灾,部分庄稼受损,但有部分地块的稻米获得丰收,“搬家之后,5个大棚就全都重新搭建,来年还要继续育苗。”她盘算着。
刘秀还依托五常大米品牌优势,做起了直播带货,在客厅的电热炕上,还摆放着直播所需的背景布、打光灯等设备。
由于在直播中说了一连串的“嘎嘎”而走红网络,刘秀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嘎嘎大娘”。目前,嘎嘎大娘每周都进行直播,宣传销售五常大米,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使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刘秀告诉记者,她已经准备好种植时所需要的肥料,为明年做准备。“老话说了‘庄稼不得年年种’,明年我还得继续种地,日子差不了。”刘秀说。
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