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常生活小窍门大全做人要惜福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点击:[0]人次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永恒、青年人最爱谈论的话题。但是,谁也无法给它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幸福的内涵、标准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更新而变化的。
过去的上海人,“宁愿浦西一张床,不住浦东一栋房”,自从浦东大开发,人们争先恐后涌向浦东去寻找幸福。幸福观就是这样受到时间、观念的转变而转变。饥饿者为能大吃一餐而感到幸福,哪怕这幸福对饱汉来说太可笑、甚至可怜。假如调换一下位置,饱汉也许再也不会有对饥饿者的耻笑了。
诚如著名作家丛维熙所说:“生活之有经过长途跋涉的行者,才懂得歇息的幸福,只有饱尝过暴风雪滋味的人,才认识炉火的价值”。丛维熙这个体会是经过炼狱式的体验才获得的,确属来之不易。当年他和他的妻子张沪双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劳改农场、监狱、牛棚,什么苦都吃过、受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文艺大振兴,他便潜心著述,为文艺百花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赢得了殊荣。丛维熙的命运告诉我们,幸福绝对不会是上帝赐予的。人生的幸福必须自己去追求。
关于幸福观,古人认为:惜福者,福常有余。曾有人说:“一个俭字有三大益处:一能安分于自己,无求于他人,所以能够培养廉洁;二能灭去我们身心上的俸禄,以周济穷苦人,,所以能广施功德;三能忍住不足的目前状况,留有余地给后来者,所以照福于后。”
清代张英曾经说:“人生福
享,都有定数。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天物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俭为宝。不只是财富应该俭,一切事都要常常思考节俭的意义,才能有余地。俭对于吃喝来说,可以养脾胃;俭对于嗜欲来说,可以集中精神;俭对于说话来说,可以培养气息;俭对于交朋结有来说,可以择有少过失;俭对于应酬来说,可以养身息劳;俭对于办事来说,省得一分,就有一分受益。”这虽然是持身的方法,也不失涉世处世之道。
老子说他有三宝:叫慈柔,叫节俭,叫做不敢做在天下人的前面。又说他有三戒:叫做戒除极端,叫做戒除奢侈,叫做戒除过去的措施法度。这都是处世做人的奇方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