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时尚大师

黄先生养花继续和植物对话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点击:[1]人次

昨天傍晚,我在院里散步时,遇到各色树木,主动要和我唠嗑,我正心情不太好,就答应了,并唠了起来。

它们说,其实我们观察人类已经很久了,你们自称是万物之灵,又有文化又有专业又有技能,但和我们这些植物相比,也不见得有多少优势,也不见得都比我们强。我说这从何说起呢?

有的抢着说,先从索取谈起。我们这些植物虽然并不高贵,但我们索取很少。自从父母把我们的种子撒到地里,我们就不再依靠父母,而是靠自己靠自然生存。我们从地里破土而出,就开始吸收阳光雨露,进行光合作用,再用根去汲取养料、水分,然后经受了无数的风吹雨打,长到了现在。

可是你们人类呢?从一个孩子出生起,就依靠父母,索取父母,就是父母和社会财富的消耗者。你们可真是惯着孩子,什么好东西不先紧着孩子,好吃的好玩的管着够造,一直培养到大学毕业,20多岁花费怎么也得上百万吧?还没完,还得继续花老人的钱,结婚还得准备房子、车子,还得置办酒席,有了孙子、外孙,还得照看------金钱、精力花了多少?国家的财富花了多少?可是能成才的又有多少?

能成才的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不能成才的还不是社会的消费者,或累赘?如果是一个恶人,还会成为社会的破坏者,起副作用,这样的孩子还不如不生不养。

我说,那你们比人更有用吗?松树说,比有用的人我们不行,但比没用的人我们还确实有用。我们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吧,我们可以聚集水源吧,我们可以释放氧气吧,我们可以遮阴避暑吧,我们还可以作为木材为社会服务,至少我们没有负能量。鸟儿可以在我们怀里戏耍,知了可以在我们身上鸣唱,喜鹊可以在我们头上栖息,猴子可以在我们这里欢跳,长颈鹿可以在这里我们觅食------我们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觉得树说得对,于是拱手一拜。

然后我又问,你们比人强的地方还有哪些?

杨树抢着说说,那可多了:一是我们向上。你看我们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是向上的,都在拼命地争取阳光,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你们人类可不都是这样。旁逸斜出有,停滞不前的有,甚至倒退的也有。我们这里除非有被不可阻挡的狂风暴雨吹倒的,自然死亡的,但没有不积极向上的。茅盾的《白杨礼赞》,不是称赞我们力争上游吗?我点头称是。

二是不计较,柳树接着说。不管种子撒在哪里,是高山之巅,还是污水坑洼,是酷暑之地,还是寒冷之所,我们从不抱怨,不抱怨自然,不抱怨父母,不抱怨命运,而是安之若命。早晨笑迎朝日,薄暮欢送晚霞。你们人类可不这样吧?据我所知,怨天尤人的大有人在。

三是不妄动。柏树跟着说,我们也想生活在舒适美好的环境中,可是哪有那么多天随人愿呢?正像秦朝李斯所说,生在粪坑和生在粮仓那就是命运。可是我们不管落在哪里,都在那里安家落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绝不挑挑拣拣,左顾右盼,这山望着那山高。如同郑板桥的诗中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哪像你们?稍不顺意,就朝三暮四;有个好爹,就随意转换;哪个地方挣钱就上哪去,哪个地方升官快就上那去,没有关系和能力的就只能在一个地方靠死----

槐树补充说,我们树不懂得人才流动,只懂得坚定、专一。所以我们无论走遍天涯海角,可以说没有一棵树是主动流动的,三心二意的,更没有红杏出墙的。

我有点佩服树了,觉得它们说得有道理。我和树打个招呼,转身往回走,蔷薇又有话说:其实你们人类没有我们可靠。我说何以见得?它说,你还记得《花经》作者的故事,我说略知一二,但记不太清了。“那是我们的祖宗,可不曾忘记”。我说,那说来听听,枫叶便娓娓道来:“有一位知名女作家池莉,便是《花经》的读者之一,末了她写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励志散文《一生只做一件事》。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众人深得启示: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池莉在文中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最后,她自己也丢掉花铲,就做一件事——写作。

以往我只知道如今很多人喜欢养狗,这种宠物,很通人性,绝不会背叛人的。现在人与人相处很难,交心很难。能跟你说点实话、不说假话、不失信的都少。黄岳渊辞官隐退,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皇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奇草,名声远播。只要你肯下功夫,方法得当,花草就不会辜负你,你就能得其所报。

我觉得差不多了,这回可得走了,走到一片枫树,它们又对我讲,古人的自然情怀还是很深的,屈原面对楚国的大好河山将被秦国占领,来到了汨罗江,在水泽边日日夜夜地走来走去。

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

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

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

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

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也没有躲在屋里,而是走边了大江南北,曾到过湖南长沙北面的汨罗江,并在江畔凭吊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次凭吊极大地影响了司马迁,他的心灵中深深地印入了屈原的诗篇和一生的遭遇。在给屈原作传时,他认为屈原可以同日月争辉,并愤怒地谴责了楚国贵族统治者不辨忠奸的丑恶行径。当年,司马迁还曾到湖南零陵郡瞻仰舜的葬地,对舜的事迹作了实地考查。后来在写史记时,他便把舜的事情写在《五帝本纪》里,赞扬他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

李白才华横溢,一心报效朝廷,但仕途坎坷,最后只能寄情山水。他的大量美妙诗篇都是在游历山水和会见诗友中写就的。

可是,当今的人自然情怀、山水情怀越来越淡,这是一种异化,一种退化,是人和自然的远离、分离。其实,作为树而言,离开了你们是可以生存的,离你们越远受伤害越少,生活得越好。可是你们离开来我们是不行的,别说少了旅游之地,将来的氧气也会不足的,何况还有美化绿化,还有防沙固土的功能----

这回我得走了,否则,哪棵树再说几条我就无地自容了。比如,树会再说,我们从来不会自相残杀,也不会自杀,更不会背地里使坏,有本事自己往天长,别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据说你们有位副统帅“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我们这里可没有那种事。

2024年5月30日

建筑与装饰期刊官网

科学技术创新编辑部

饮食科学杂志

科海故事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