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电梯维修周期凌晨武汉地铁最长天梯开启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点击:[14]人次
1月31日凌晨1时许,武汉地铁检修人员检修换乘电梯。
宗关站是1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站,乘客通过4部电扶梯换乘,电扶梯长度为44.93米,提升高度为22.5米,相当于7层楼高,是武汉地铁最长的电扶梯,搭乘一趟用时1分多钟。每天约5万名乘客乘坐电扶梯往返于两条线路之间。
荆楚工匠、武汉地铁电梯维修主任技师潘峻介绍,按照国家标准,电扶梯每半月维保一次,但是武汉地铁对于超长电扶梯及客流大站的电扶梯,缩短维保间隔至每周一次。
1月31日凌晨,地铁结束运营关停电扶梯后,潘峻等人打开底部机舱盖板,开始检查各种安全保护开关。
“现在我们检查的是扶手带入口保护开关,这个开关可以防止人的手被卷进去,例如万一有小孩调皮扒住扶手带不松手,当保护开关感应到,电扶梯会自动停止。”潘峻介绍,电扶梯上类似这种保护开关有很多。为了保证这些开关使用有效,每次检修时必须全部检查到位。
检修人员在机舱内检测电梯安全保护开关。
在宗关站,有一个电梯专班24小时驻守,每天早晚高峰,他们会拎着工具包守在现场,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工班长刘进跟随潘峻负责电梯维保已经15年了。“刚入职地铁,潘师傅手把手教我们。他经常对我们说,技能要扎实,标准更严格,这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刘进说,电梯是特种设备,一旦出问题代价非常大,所以潘师傅一直对他们强调,安全永远第一。
潘峻拿出一把阶梯塞尺,塞入电梯梳齿板间隙进行测量。“按国家标准要求,梳齿与踏面齿槽啮合深度至少4毫米,我们控制在5至6毫米,这样才能将停梯率降到最低。”他说,这是300多名电梯维修人员一直恪守的“天梯态度”,就是“千万锤成一器,偏毫厘不敢安”。随后,潘峻和班组成员用吸盘吸住电扶梯侧板,拆卸后,检查里面的扶手带滑轮。
当维保项目一项接一项完成后,电梯恢复运行,潘峻进行最后的扶手带巡检。只见他把双手放在两侧扶手带上,从上至下乘坐了一趟电扶梯。“大家乘电扶梯应该会有感受,就是扶手带的速度一般要比梯级运行快,这是为了安全,避免乘客后仰摔倒。”他说,检修结束后他都要亲自乘坐一次,感受速度和运行平顺度。
面对即将到来的低温雨雪天气,记者询问电梯维保如何应对,潘峻说,地铁室外电梯都装有“温感”设备,当遇到低温天气,电梯通过电辅加热自动加温,即使是零下气温,也不会因结冰等原因影响运行。
检修人员对电梯扶手带的导向轮和托带轮进行清洁维保。
今年53岁的潘峻2007年入职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电梯检修工作。17年来,他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主任技师,成为武汉地铁电梯专业技术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五比五赛”维修能手、湖北省技术能手、荆楚工匠、湖北省交通运输行业“十行百佳”标兵、武汉市技能大师等称号,他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检修完毕后,潘峻扶着电梯两边的扶手带试乘,感受电梯运行状况。
截至目前,武汉地铁开通运营线路已达12条,全线网运行的电扶梯、垂直电梯型号近30种,换乘站的超高手扶电梯达到16台。潘峻针对各类型号电梯的结构、运行模式开展针对性研究,不仅自身练就了过硬本领,还完成了维修保养规程、作业指导书、新线设备检查手册等九大类共54篇技术文件,建立了一套属于武汉地铁的电梯维保“百科全书”。
在潘峻的引领下,武汉地铁电梯维修团队所负责运营的3000余台自动扶梯、700余台垂直电梯,完好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