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敦煌起名敦煌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敦煌,人类的文明瑰宝。
敦煌的莫高窟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艺术和文化遗产,也被称为“现存世界最大、现代化修复最彻底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欣赏和研究。
莫高窟在十六国前秦时才正式定名。其后,隋末唐初曾称“崇教寺”,元代称“皇庆寺”,清末又称“雷音寺”,但都属在某一段时期内以一窟、一寺之名代称整个莫高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莫高窟”一名最早见于今编号423窟隋代书与的墨书题记。敦煌学的学者们对莫高窟名称的由来进行过专门研究,大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地名“漠高里”,“漠高里”可能是当时敦煌县城东南的一个村镇的名字,当时汉字里沙漠的“漠”与“莫”通用,因此石窟是以附近的乡、里命名。
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山名“漠高山”,意思是开凿在沙漠高处的洞窟,取名叫“漠(莫)高窟”。
第三种说法来源于民间传说:莫高窟的创建者乐僔法师,道行高深,僧侣中的所有修行者,“莫高于此僧”,为了纪念他首开洞窟之功德,而将窟名称之为莫高。在佛教典籍中,也常用莫高来称赞那些高僧大德。另外,佛教中说,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能、没有也,所以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民间则将莫高窟称为“千佛洞”,这里的“千”是泛指有很多佛和洞窟的意思。